|
疫情時期,閉店中的單向空間杭州店。“單讀”微信公眾號 圖 |
中評社香港3月2日電/在中國東部城市杭州一家空蕩蕩的書店裡,兩名店員在兒童區正為數十名在綫觀衆介紹繪本,直播過程長達一小時。疫情暴發期間,中國衆多中小企業由於沒顧客而受到衝擊,其中就包括許多實體書店。中國目前有7萬家實體書店。由於網上競爭對手以及人們越來越喜歡通過電子設備閱讀,實體書店早就感到壓力,此次疫情令它們雪上加霜。許多書店不知何時能重新開放,有些則轉向直播、衆籌和社交媒體限時搶購等方式進行促銷。
香港《南華早報》2月19日載文《受疫情影響,中國民營書店艱難生存》,文章說,“單向空間”書店在中國有4家門店,只有北京東郊的一家還開業,但日客流量下降到平時的10%左右,銷售量減少90%。2月初針對1000多家實體書店的最新調查顯示,超過90%沒有銷售收入。國有書店擁有廣泛的分銷和供應網絡,可推遲向供應商付款,而多數中小型書店沒這樣的好條件。
中央政府已認識到書店的社會和文化價值,從2013年開始進行相關補貼。到2019年底中國有超過7萬家實體書店。相比之下,美國只有1.4萬家。參與調查的曾峰(音)說:“很多書店擔心疫情會長期改變消費行為。真正愛書的人大多已是在綫平台的消費者。若實體書店失去更多客戶,以人文和社會科學為主的書店的商業環境將越來越困難。”
在武漢,程磊(音)從2014年開始經營的一家小書店已關門快一個月了。程說:“我們還沒采取任何措施求助。商店關門時間越長,經濟壓力就越大。但與那些在一綫面臨生死的人相比,這又算什麼呢?哪怕書店最終被市場淘汰,我們也希望遵守經濟法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