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18日,船舶行駛在長江三峽五級船閘下游引航道(無人機照片)。隨著復工復產的持續推進,三峽庫區水域貨運加快恢復,船舶流量逐步增長。新華社發 |
中評社香港4月27日電/4月17日,中國公布一季度GDP數據同比下降6.8%,創下歷史新低。由此可見,新冠肺炎疫情對經濟的衝擊遠超2003年的非典和2008年的經濟危機。自疫情平穩之後,中國一直致力於複工複產,推動經濟複蘇。一季度數據公布後,中共召開中央政治局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會議強調“要以更大的宏觀政策力度對衝疫情影響”。
美國《僑報》4月21日載文《-6.8%後,中國經濟新思路》,文章說,盤點疫情以來中國宏觀經濟政策,可看出其複蘇經濟的新思路。
首先是短期政策,更重視就業、民生等當下問題的解決,而非單純GDP的拉動。
上周的中央政治局會議被認為是統計數據發布後的一個應對會議。其中提出“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綫,堅持以改革開放為動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堅決打好三大攻堅戰”。這四個堅持,意味著大規模的財政貨幣政策去追求不太實際的高增長目標,不再是首選。
同時,提出“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保糧食能源安全、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保基層運轉”。這“六穩六保”都著意落腳在解決當前經濟領域中的具體問題。
此外,相較於此前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本次會議不再出現“努力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等相關表述,這表明,雖然當前GDP已達歷史新低,但保GDP不再是當前任務。會議上“房住不炒”再次被提及,便是一佐證。一般認為,房地產是拉動GDP相當見效的產業,但官方并不准備將其作為重要工具。
由此可見,中國宏觀經濟目標中,GDP權重在下降。新冠疫情或許成為去除“唯GDP思維”的一個催化劑。
其次是中期政策,新基建雖為刺激政策,更重“新舊動能轉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