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力爭一個學生都不少
http://www.CRNTT.com   2020-06-28 11:14:17


  中評社北京6月28日電/據人民網報道,老師背、媽媽托,30多個台階,歇兩次。9歲的小海婷上學,真不易!

  出生6個月時,小海婷被查出先天腦癱、肢體殘疾,生活無法自理。由於家庭不太寬裕,母親敏富梅說:“娃活著就行,上學想都不敢想。”

  駐青海西寧市湟中區中溝村教學點26年的校長李德基,一直關注小海婷,上門送教堅持了兩年。每次老師來,小海婷都早早起床,準備好學習用具,竪著耳朵聽那熟悉的敲門聲。

  一年級期末,娃考了第一,敏富梅卻開心不起來,村裡教學點沒有二年級,只能去鄉裡上。“上學來回怎麼辦?”“老師還會照顧嗎?”兩口子心裡很不踏實。

  “讓她每天到我辦公室來,我教她二年級全部課程。”李德基說。

  敏富梅偶爾也擔心,女兒求學的路會越走越窄。李德基對她說:“將來我背不動了,還有我的同事。只要有我們在,就有娃的課堂在。”

  受傳統觀念、家庭條件等影響,西寧市義務教育階段輟學率曾居高不下,成為貧困代際傳遞的主要原因。窮了,上不起學;不上學,更窮,惡性循環。“西寧市把控輟保學當作教育扶貧的重點工作來抓,確保失學的孩子回得來,復學的孩子留得住,困難的孩子得關愛,堅持的孩子有收獲。”西寧市教育局局長王剛說。

  城區學校外來學生流入多,農村學生隨父母務工流出多,少數民族學生分布廣,是控輟保學的難點。西寧市從最難處著手,向最細處發力,通過部門聯動動態監測、劃片分配任務、責任落實到人、網格化管理等,織密控輟保學大網。改善基層辦學條件、創新教育教學改革、爭取社會愛心幫扶,讓學校更有吸引力。

  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石山鄉中心學校學生馬星,去年曾偷偷跑到浙江打工。老師嚴永玉聯繫村裡做工作、三番五次去家訪。經過多方努力,馬星終於回來了。人回來了,心也要留住。老師“開小灶”、同學精准幫,如今,“考大學”成了馬星常掛在嘴邊的詞。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