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26日,顾客在秦皇岛市海港区一家餐厅用餐。新华社发 |
中評社香港9月16日電/俄新社莫斯科9月13日刊載題為《中國人將少吃一些》的報道,作者系記者索菲婭•梅利尼丘克。報道關注了中國餐飲的浪費現象,並介紹了一些遏制浪費的具體舉措。報道編譯如下:
北京正在掀起節約糧食的大規模運動。民眾對糧食的浪費令領導人震驚。宣傳和監督機制有助於敦促民眾珍惜糧食,然而,讓中國人改變餐桌文化並不容易。
“你吃了嗎?”——這是中國人打招呼的慣用說法,相當於“你好嗎?”因為如果對方吃得挺好,那就意味著他過得不錯。中國人講究民以食為天,所有大事都在盛宴之後決定。即使是平常日子,餐桌上也很豐富。於是,很多時候飯菜吃不完,都被扔掉了。這種浪費恰恰是看似無害的傳統的另一面。
中國政府決心改變這種情況。中國領導人習近平不久前對制止餐飲浪費行為作出重要指示。他指出,餐飲浪費現象,觸目驚心、令人痛心!任何曾經去過中國餐館和食堂的人都會同意他的看法。
中國平均每年浪費1800萬噸食物,相當於3000萬人到5000萬人一年的口糧。中國不允許這種情況繼續下去。
這個任務並不輕鬆,因為美食是中國人生活方式的重要組成部分,烹飪是中國主要文化傳統之一。幾乎每個縣都有自己的特色美食。
中國有多個菜系,如魯菜、川菜、粵菜、浙菜等。食譜、食材、醬料和口味各有不同。
中國人請客習慣點“一桌子菜”:菜是大家一起吃的,只有米飯是各人吃各人的。而且點菜的人通常都有這種想法:多點一些菜,每個菜淺嘗輒止。
如果客人吃不好,這對主人來說很沒面子。餐桌上不能只剩下空盤子:倘若每盤菜都吃光了,就意味著客人們還沒吃飽。結果,很多菜被剩下,然後丟到垃圾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