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把擴大內需作為中國發展的戰略基點,實現主線和戰略基點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
中評社北京9月25日電/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衝擊。黨中央提出堅定實施擴大內需戰略,維護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大局。在當前條件下堅定實施擴大內需戰略,不是不要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而是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把擴大內需作為中國發展的戰略基點,實現主線和戰略基點相輔相成、相得益彰;不是不要擴大開放,而是著力推動更高水平對外開放,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培育新形勢下中國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
人民日報發表浙江大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中心研究員宋學印、浙江大學經濟學院院長黃先海文章表示,實施擴大內需戰略,首先要把握擴大內需戰略的新內涵,找准發力方向。從投資看,傳統產業出現了產能過剩,鐵路、公路等傳統基礎設施建設也已進入成熟期。從消費看,傳統消費市場需求已經趨於飽和。這表明,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必須擺脫傳統思路束縛,統籌推進傳統基礎設施“補短板”與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傳統消費升級與新興消費培育、內需結構升級與空間優化,激活中國超大規模市場的新型需求潛力,形成能夠有效抵禦疫情衝擊、強健可持續的內需主導型增長體系,開創經濟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文章提出,統籌推進傳統基礎設施“補短板”與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充分發揮基礎設施投資在拉動經濟增長、夯實未來經濟發展基礎方面的作用。一方面,此次疫情暴露出中國公共服務與應急設施供給數量與質量方面存在的短板,必須加快補齊醫療衛生、教育、環保、養老等公共服務設施方面存在的供給缺口,在有效對衝疫情衝擊的同時,全力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提升人民群眾生活品質。另一方面,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快速發展,數字經濟、智能製造、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逐漸成為支撐未來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必須加快5G、物聯網、工業互聯網、數據中心、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等新一代基礎設施建設進度,加大政府對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力度,撬動企業對新型基礎設施的投資,為中國新興產業崛起、未來經濟發展奠定基石。
統籌推進傳統消費升級與新興消費培育,充分發揮最終消費的重要作用。短期內,採取鼓勵居民消費的有力舉措,釋放和回補因疫情防控被抑制和凍結的商品與服務消費需求。從中長期看,持續提升傳統消費產品品質、創新消費模式,增加居民對健康、綠色、信息等新興消費的需求,形成面向新產品新業態的強有力需求市場,從而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高質量服務業發展、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創造有利條件。通過相關改革舉措促進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推動形成與居民消費升級相匹配的收入可持續增長機制,不斷擴大中等收入群體,為擴大居民消費夯實基礎。
統籌推進內需結構升級與空間優化,提高新型城鎮化質量。2019年末,中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突破60%,但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僅為44.38%。這意味著中國有大量勞動力處於生產地與戶籍地分離狀態,還沒有真正融入城鎮生活。這一群體是有工作、有收入、有技能、有消費意願的群體,是中國擴大中等收入群體規模、提升城鎮化率的重要潛在對象,能夠為中國內需增長創造巨大空間。我們要順應城鎮化與人口流動客觀規律,優先在大都市圈內部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和戶籍制度改革,提高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加快都市圈城市間基礎設施共享,吸引要素集聚整合,完善都市圈內部城市分工產業鏈與供應鏈,進一步提升中國資源空間配置效率、市場規模紅利與經濟增長穩定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