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1日,在位於長春的一汽解放總裝車間,工人在裝配車輛。(新華社) |
中評社香港10月24日電/19日,中國官方公布第三季度宏觀經濟“成績單”。數據顯示,前三季度,中國GDP同比增長0.7%,增速由負轉正;第三季度,GDP在前兩個季度分別同比下降6.8%、同比增長3.2%的基礎上實現4.9%的更快增長。其他數據也顯示出,中國第三季度經濟複蘇步伐加快。在新冠疫情對全球經濟造成衝擊的情況下,中國亮出的這份成績單,讓世界鬆了口氣。
美國《僑報》10月20日載文《中國亮眼成績單為衰退中的世界經濟提供支撑》,文章說,可以說,這組數據是中國經濟V型複蘇的進一步證據。今年前三個季度,中國經濟增長基本彌GDP補了今年上半年病毒肆虐時的損失。從數據分析,中國經濟能够率先企穩受到三方面因素影響。其一,是對新冠病毒的大力遏制,沒有堅決的抗疫措施,經濟重回正軌的時間勢必會延後,而抗疫的階段性成功使工廠得以迅速重新開工,并利用全球對醫療設備和在家辦公技術的熱潮,使出口商獲得較大市場份額;其二,靈活適度的宏觀經濟政策調整,有力支撑了居民就業穩定、市場主體投資穩定等目標;其三,積極主動的對外開放舉措,穩定了外貿、外資。
盡管第三季度GDP增速低於預期,但這對世界整體經濟來說,仍是一個積極信號。
事實上,全球許多政府正寄希望於中國經濟強勁複蘇,這可以有助於他們經濟重啓的需求。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最大的“世界工廠”和“世界市場”,中國在全球產業鏈、供應鏈中的地位舉足輕重。例如,中國正在從美國購買更多玉米和豬肉,從巴西購買更多鐵礦石,從馬來西亞購買更多棕櫚油。這在一定程度上扭轉了春季大宗商品價格暴跌的局面,并緩和了疫情對一些行業的影響。也可以說,中國經濟從新冠肺炎大流行期間的低穀中逐漸複蘇,正在為經歷自大蕭條以來最嚴重衰退的世界經濟提供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