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現在談論“中國的崛起”,好像它是不尋常的特例。然而,中國曾多次“崛起”。中國在歷史上最顯著的特點之一,就是頻繁地在經歷衰落、政治動蕩和入侵的時期後,又重新使自己的社會變得強大。在與西方直接而持續接觸的頭三百年裡——從16世紀初開始——中國一直保持著對海上歐洲人的優勢。直到清朝在第一次鴉片戰爭中被英國人打敗,權力的天平才倒向西方。從中國歷史的角度看,中國回歸為地區大國實屬尋常,西方主導現代亞洲才是不尋常。
用“複位”來描寫中國在21世紀的崛起要好得多。把現代中國不斷增長的力量看作是一種複位,會迫使我們改變與之競爭的方式。我們西方人會討論如何將中國納入我們所創造的全球政治和經濟秩序。但中國絕不會滿足於成為西方機器中一個單純的部件。在其歷史的大部分時間裡,中國都處於自己的世界秩序的中心,這一秩序以一種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外交關系為基礎。
應對中國複位的第一步是接受中國想成為并且很可能會成為全球超級大國。認為美國可以“阻止”中國的觀點是行不通的。華盛頓可以通過限制技術出口和擾亂貿易秩序來減緩這一進程。但中國人認為,基於他們的歷史,他們有權成為超級大國,旨在“阻止中國”的做法會引發衝突,而且幾乎沒有實際效果。迫使中國“按規則行事”,即我們制定的規則,幾乎同樣是無望的。
更好的路綫是在不從根本上損害美國利益的領域,讓中國有更多的外交空間。華盛頓陷入了一種在一切問題上都與北京針鋒相對的模式,這讓中國人覺得遭到不應有的遏制。如果華盛頓不再一味反對中國,甚至偶爾支持,中國人就會感覺到他們得到了應有的尊重,而美國的影響力卻只付出最小的代價。
我不相信歷史的必然性。中國過去曾恢複過大國地位,并不意味著現在也必然恢複。當代中國仍然是一個缺乏關鍵技術的中等收入國家,并受到人口老齡化的困擾,要成為全球超級大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然而,從政策的角度來看,更明智的做法是認識到推動中國前進的歷史趨勢,并調整世界秩序以解決中國的抱負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