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於2020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舉行。這是習近平、李克強、栗戰書、汪洋、王滬寧、趙樂際、韓正等在主席台上。 |
中評社香港10月31日電/中國下一個五年乃至十五年將走向何方、如何抵達,新鮮出爐的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公報劃出了重點,新發展格局、科技自立自強、高水平對外開放等多個關鍵詞貼合此前輿論研判。海內外觀察家們也從中尋找其他新鮮表達以及背後指向,并冀望在後續公布的“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相關政治文本中獲得更多綫索。
法國《歐洲時報》10月30日載文《三組關系解讀中國新發展密碼》,文章說,此次五中全會備受矚目,在於其所處的特殊時代背景。“十四五”時期是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之後,乘勢而上開啓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中國將進入新發展階段。“十四五”時期同時也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各種“症候”冒頭并加諸於中國的時期,肇始於貿易戰的中美對抗愈演愈烈,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加劇國際格局演變,“大封鎖”導致全球經貿萎靡……從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戰略全局來說,“十四五”時期至關重要;可從外部壓力來看,“十四五”時期挑戰空前。
輿論傾向於誇大外部壓力,將“十四五”規劃視為中國應對大變局的被動之舉。這種理解未免狹隘。從邏輯上看,“十四五”規劃應該首先被視為治國理政的延續性傳統,是中國為未來五年發展標定方向的既定工具和主動作為,在複興目標、政策穩定方面有不變的一面,但也必然會打上大變局烙印,令規劃內容具有更明顯的外部指向性。
根據公報內容,“十四五”時期中國發展將特別注重處理好三對辯證關系,才能擔得起“很重要”這副擔子,頂得住“極困難”的壓力。
從發展路徑上看,要處理好內與外的關系。外媒普遍認為,中國在十四五期間將實現一次發展轉向,即為了減少外部掣肘,會更加注重依靠內部力量。辦好自己的事、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撑,這些表述無不體現了中國更加推崇自立自強的雄心。但這并不意味著中國走向封閉。公報同時也強調要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體系改革,表明中國沿襲 “世界好,中國才能好;中國好,世界才更好”的開放共享理念,即將開幕的第三屆進博會將成為最新注腳。中國“內外兼修”的發展路徑,將帶給世界新的驚喜,而非驚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