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默克爾之後,德國仍會對華友好
http://www.CRNTT.com   2021-01-19 08:29:34


資料圖:2019年9月6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會見德國總理默克爾。
  中評社香港1月19日電/幾十年來,德國因其歷史而無法在國際上使用硬實力。其外交政策的重點是同時與盟友和對手發展良好關系,以保護其經濟所依賴的出口。幾乎沒有人認為,這種情況會在今年晚些時候默克爾卸任後發生變化。

  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1月15日載文《即使有了新領導層,德國也不會與中國對抗》,文章說,現在,盡管拜登呼籲西方國家對中國采取所謂“集體立場”,已經與中國達成雙邊協定的歐盟和德國也不太可能回頭。

  在2005年默克爾上台前,出口就已經是德國經濟增長的主要推動力,德國一直保持了巨大的貿易順差。21世紀初,德國甚至一度是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國,與中國有著幾乎平衡的貿易關系,這在成熟的工業經濟中是罕見的。

  在全球貿易因金融危機而停滯不前後,出口反彈推動2010年德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在2009年收縮5.7%的情況下大幅增長了4%。現在,中國從新冠疫情中強勁複蘇正在提振德國的出口部門,首先是其強大的汽車制造商。

  德國將於今年9月舉行大選,這將標志著默克爾最後一個任期的結束,因此基民盟16日投票的獲勝者最終可能接替她出任總理。不過,知情人士說,盡管三名候選人的外交政策觀點各不相同,但無論該黨的投票結果如何,德國對中國以及在較小程度上對俄羅斯的普遍友好態度將持續下去。

  基民盟的一名高級官員說:“我們與美國的關系仍然非常密切。但我們不會與中國脫鈎,我們的多邊化程度不允許我們那樣做……因為我們是出口國,從這個意義上說,保持所有渠道的暢通對我們至關重要。”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