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月22日電/據中國經濟網報道,中國國家統計局1月18日公布了2020年度GDP數據,全年經濟增長2.3%。就此,記者採訪了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副教授顧清揚。
記者:您如何看待中國經濟2.3%的增長率?
顧清揚:剛剛過去的2020年,幾乎所有國家和地區都遭受了不小的衝擊,全球經濟形勢十分嚴峻。中國經濟能逆勢而上,實現正增長,實屬不易。
中國政府始終將人民的生命健康置於優先地位,傾全國之力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在較短時間內控制了疫情。相比於其他國家,中國先一步步入了經濟復甦軌道,製造業和基礎建設投資兩大領域率先恢復,接著是消費和服務業陸續復甦,使經濟在2020年實現了V形復甦,取得了GDP同比增長2.3%的好成績,經濟總量首次突破100萬億元,預計成為全球唯一保持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這意味著,中國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將超過三分之一,疫情衝擊後的中國經濟在世界經濟中的分量不降反增,對世界經濟的貢獻越來越大。
記者:2020年中國經濟實現正增長,除了疫情防控工作較為成功外,還有哪些因素發揮了重要作用?
顧清揚:中國在2020年出色的表現,主要得益於政府實施了恰當有效的經濟政策,其中最大的亮點是較好地處理了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和發展經濟的關係。
首先,中國政府把抗擊疫情和保障民生列為首位,在沒有過度使用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情況下,使經濟得到了較快恢復。中國正確地將控制疫情作為經濟復甦的前提,體現了政府決策的科學性。只有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的前提下,才能保住經濟恢復的信心和動力,經濟的復甦才會有堅實的基礎。中國政府很好地把握了這種至關重要的邏輯順序。
其次,中國始終強調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中國政府提出了一系列決策並有效地組織實施,取得了良好效果。政府推出了一整套以“六穩”“六保”為核心的保民生惠企業的政策,配合以適度的宏觀刺激性政策和大規模基礎設施投資,經濟復甦計劃有序展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