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似的抗議近年在全球經常發生,只是規模時大時小,訴求各種各樣。普遍的憤怒之下,潛伏著同質性的深層致因:伴隨工業化、城市化、全球化進程而來的,是逐漸走向邊緣、貧困和失序的鄉村社會。在經濟危機和疫情席卷的壓力下,社會貧富分化加劇,各國財政已是捉襟見肘,能關照到鄉村發展的還剩幾分?
鄉治則天下治,鄉安則天下安。眼下,國際社會充滿不確定性,構成社會經濟發展基本盤的鄉村,普遍對風險的抵禦能力較低。如何理順錯位發展的城鄉關系,蓄力疫後經濟複蘇,是世界各國都需要正視的課題。
中國的鄉村振興戰略,在這一時代背景下提出并實施,中南海在“一號文件”中用“依然極端重要”為新發展階段的“三農”工作定調,可見其中的分量和決心。當然也應當注意到,這項戰略牽涉面廣,觸及問題複雜敏感,需妥善處理好各方利益及權利邊界,亦需要強大的政策定力與耐力。
在中國的構想之中,未來鄉村生態優美、生活和諧、社會服務完善、文化繁榮興盛,將會是“詩與遠方”的理想之地。如果中國能借“鄉村振興”,完成從小康社會向現代化國家的歷史性跨越,釋放的能量將不可估量。更重要的是,中國走出了一條與西方社會不同的現代化之路,或許可以為世界落後地區的發展,提供新的範式;為發達國家遭遇的農村問題,提供新的治理思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