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3月8日電/網評:設“漢服日”要以“文化”為內核
來源:東方網 作者:二旦
近年來,在多種因素推動下,漢服成為不少年輕人眼中的“新時尚”,越來越追求個性或沉醉於傳統文化之美的年輕人主動“入坑”,成為漢服的忠實粉絲。因此,在今年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湘綉非遺傳承人成新湘《關於設立國家“漢服日”的建議》一經媒體報道,就引起眾多網友關注。
成新湘認為,中國的漢服作為中國民族文化最重要的載體之一,因它引起的“漢服文化復興運動”是當代文化全球化背景下,漢族的文化溯源之旅,最終目的是為了復興中國傳統文化。為此,成新湘建議:擬定每年三月初三定為中國漢服日。
到底有沒有必要設立“漢服日”?網友眾說紛紜,見仁見智。有人認為,漢服作為特定群體愛好,搞一些地方性、團體特色的文化節即可,上升到“國家節日”層面大可不必。還有網友建議,中國是多民族國家,文化上歷來多元包容,因此,是否把“漢服日”改為“華服日”或“傳統服飾日”更妥當?還有網友則提醒,不管是漢服日還是華服日,都應該以“文化”為內核,挖掘其蘊含的文化意義,而不僅僅將其作為一種新的服飾“時尚”,最終成為商家和消費主義的狂歡。
對此,筆者深以為然。實際上,不管是“漢服日”還是“傳統服飾日”,其背後都是文化的復興、文化的自信。就像成新湘代表所說,“最終目的是為了復興中國傳統文化”。
因此,如果真要為中國傳統服飾設立一個“漢服日”,就不僅僅是劃定某個日子那麼簡單。其背後需有“文化”的傳播與傳承作為支撐。
漢服是中國“衣冠上國”“禮儀之邦”“錦綉中華”的體現,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不可或缺的載體。它承載了漢族的染織綉等傑出工藝和美學,傳承了30多項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及受保護的中國工藝美術。而且,在服裝的沿革演變中,也蘊含了不同時代的審美取向和氣度氣質,挖掘服飾之美,也是挖掘中國歷史之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