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蕭仁杰。(中評社 方敬為攝) |
中評社台中3月31日電(記者 方敬為)大陸以台灣鳳梨檢疫不符規定為由,3月起暫停輸入,台農糧署因此批評對岸市場不穩定,並稱以後鳳梨不再銷陸。中興大學行銷學系副教授蕭仁傑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台灣農產品外銷大陸占比仍是最高,去年更達三成,短期內台灣農產不銷大陸是不可能的。
蕭仁杰也提到,根據自由市場原則,政府也不應干涉民間貿易行為,不能說禁就禁,台灣主政者要思考的是,商人選擇大陸市場本質上就是利益導向使然,政府在找到替代市場之前,應避免武斷、對立的言行,以免瞬間喪失大陸市場,導致農產外銷陷入瓶頸。
蕭仁傑,美國維吉尼亞理工大學行銷學博士,現任中興大學行銷學系副教授,曾任台灣農業產學聯盟執行秘書、美國行銷學會地區聯絡人、育達商業技術學院行銷與流通學系主任、育達商業技術學院企管系主任、美國維吉尼亞理工大學商學院客座助理教授等。
大陸3月起暫停台灣鳳梨輸入,一年影響約4萬公噸,約占台灣鳳梨產量的一成,目前兩岸無法啟動協商,農糧署長吳忠一日前更語出驚人表示,鳳梨事件顯示對岸市場不穩定,以後不再賣大陸了。
蕭仁杰表示,5年前他有一位學生在作台灣農產貿易趨勢研究論文,當時統計包括貿易商、大盤商、農民的外銷市場取向,就是以中國大陸為首位。5年前是如此,現在農產銷陸的比例不減反增,在ECFA實施後,台灣銷往大陸的農產品從本來占一成左右,到去年成長到29%,接近3成,照此趨勢來看,短期內台灣農產外銷不可能脫離大陸市場。
根據當時的統計數據,蕭仁杰說,中國大陸之外,農業貿易從業人員較屬意的外銷市場,依序為日本、韓國、新加坡、北美、歐洲、澳洲等地,然而發展迄今,除了大陸市場呈現穩定成長,其他貿易市場仍然相對不穩定。
蕭仁杰指出,日韓方面因為農檢條件嚴苛,加上對產品的賣相、品質、規格非常講究,台灣為小農式耕作,盤商收購來的農產品質量參差不齊,沒辦法與跨國集團式農產企業競爭。所以,雖然日韓消費市場行情高,但台灣一直沒辦法穩定經營。新加坡地處東南亞,鄰近國家所生產的熱帶水果品項豐富,不會將台灣視為採購首選。
蕭仁杰進一步說明,北美地區也多是向鄰近的中南美國家採購;澳洲與台灣距離遠,對貿易商而言,運輸及保鮮成本太高昂,不是良善的貿易市場。綜上所述,大陸正是因為市場規模大,加上鄰近的地緣區位,以及ECFA貿易架構,成為台灣農產外銷的特殊優勢,也是之所以台灣農產銷陸比重持續成長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