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16日,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行任務航天員聶海勝(中)、劉伯明(右)和湯洪波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與記者見面。 |
中評社香港6月17日電/對於頭頂這片天,華夏文明曾有“自盤古破鴻蒙,天地遙遙不知幾何”之困,也有“登天難,天宮有九重”之嘆,可見中華民族素來對浩瀚蒼穹懷抱著最美的想象和期許。
美國《僑報》6月16日載文《開門迎客,中國空間站來了!》,文章說,近來,中國的“天宮”建設捷報頻傳,繼一個多月前長征五號B遙二運載火箭將中國空間站天和核心艙成功送入預定軌道後,長征七號遙三火箭又將天舟二號貨運飛船准確送入預定軌道,飛船和核心艙隨後實現自主快速交會對接,完成了燃料和物資的輸送……
16日,中國又宣布了一件大事:北京時間17日9時22分,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將搭載三名航天員前往空間站天和核心艙。按計劃,他們將天上駐留長達3個月,期間要開展艙外維修維護、設備更換、科學應用載荷等一系列操作。因此,這次任務對宇航員和中國航天技術來說都是一次重大檢驗,也意味著中國載人航天技術將進入一個全新的高度。
20多年前,中國曾被排斥在國際空間站“俱樂部”之外。直到1992年9月21日,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正式起步。當時設立了載人飛船、空間實驗室以及空間站建設三個發展目標,如今,前兩個階段相繼取得了圓滿成功,多項關鍵技術早已成熟,北鬥、墨子、悟空、嫦娥、玉兔、祝融……這些中華文化中的浪漫傳說,也一個個照進現實。
而作為第三階段的成果,天宮空間站建設正穩步推進,并計劃於2022年完成。值得注意的是,此番中國宇航員駐留核心艙執行任務,是建設永久性空間站過程中極為重要的一步,對世界同樣意義重大。由於已在軌運行幾十年的國際空間站有可能在2024至2028年退役,屆時中國空間站或成為太空中唯一一個人類空間站。
與當年西方國家搞封閉“小圈子”不同,中國多次表明,太空是人類共同的財富,航天事業也是人類共同的事業。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任助理季啓明在16日的發布會上再度強調,中國載人航天始終按照“和平利用、平等互利、共同發展”的原則,願意與世界上所有致力於和平利用外空的國家和地區一道,開展國際合作與交流。相信在中國空間站建成後,也就是不久的將來,我們將會看到中外航天員聯合參加中國空間站的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