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7月13日電/光明網評論員:昨天(7月10日)有媒體報道說,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於當日發布了《網絡安全審查辦法》修訂草案徵求意見稿。這個徵求意見稿的發布,是近期中國互聯網領域一系列引人注目事件的最新政策性動向。
媒體注意到,上述這個從去年6月1日開始實施、至今剛滿一年的“辦法”,在徵求意見稿中,將中國證監會列入了網絡安全審查工作機制,由此把原有“辦法”所涉國家網信辦等12個管理機構增至13個,擴大了“辦法”的覆蓋面。
可作為“辦法”修訂背景的是,今年以來,有關部門已經實施了對阿里、美團等互聯網平台企業的反壟斷調查;進入本月,2日,在滴滴赴美上市後的第三個交易日開盤前,國家網絡安全審查辦公室宣布對滴滴進行網絡安全審查,審查期間停止其新用戶註冊;7月4日,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發布下架“滴滴出行”App的通報;7月5日,國家網信辦公告,網絡安全審查辦公室對赴美上市的“運滿滿”“貨車幫”“BOSS直聘”實施網絡安全審查,審查期間停止其新用戶註冊;7月7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對22起投資併購未申報的違法實施經營者集中案進行處罰,阿里、騰訊、美團、滴滴等在列;7月9日國家網信辦通報下架滴滴的25款App;7月10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公告,依法禁止騰訊申報的虎牙與鬥魚合併。
這一系列緊鑼密鼓的舉措,動向明確,信號強烈,向互聯網領域傳遞了清晰的監管信息。由今年以來相關監管部門的動作,可以看出國家管理機構正在對互聯網平台企業、尤其是掌握大量用戶數據的互聯網平台企業劃出越來越多、越來越密的杠杆,以此圈定數據安全的邊界,以期規範互聯網平台企業的運營行為。
現今中國大型互聯網平台型企業,是當代高新技術發展最顯著成果——互聯網風潮的中國之果。這些互聯網大潮下的新行業、新業態的誕生,使得中國在互聯網領域的“彎道超車”成為現實,使得依托互聯網而誕生和形成的無數新行業、新業態乃至新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成為可能。儘管互聯網在中國落地還只是“90後”的事,但是,當下中國,自“50後”以後的人們,已然絕難想象沒有互聯網的生活是一個什麼樣子。
得益於中國市場容量因而其體量可比肩世界巨頭的中國互聯網平台企業,其形成與做大當然也得益於資本的自由流動。這些動輒以千億美元風投資本作為成本墊支且有不小失敗概率的平台企業,顯然不是現代政府財政所能負擔的對象。這種投資方式以及收回成本的(上市)方式,決定了平台企業股東的多元性,由此也增加了傳統上應由政府所控制的(信息、數據等)資源遭遇不測風險的可能性。
互聯網平台搭建的高風險性,決定了當前以高新技術為依托發展的實體的成長模式。從世界範圍看,甘冒失敗風險的投資與規模和投向受限的政府財政各揚其長、各避其短,由此形成了目下互聯網平台企業以及其他高新技術實體的現狀與格局。因此,釐清這其中的邊界,不僅對既有互聯網平台企業的發展具有決定性意義,也對在隨即可能出現的新一波高新技術風潮中能否出現跟上潮流的中國實體具有關鍵性意義。
來源:光明網 作者:光明網評論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