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體說來,這是一次很“火暴”的交流,火藥味非常濃。在美國方面,在訪問前幾周內就從多個角度對中國進行了指責、采取了行動,其中還有7月19日美國軍機降落台灣某機場的“踩紅綫”級別行動。在中國方面,在天津對談期間,謝鋒先是尖銳指出,兩國關系陷入僵局,原因是美國把中國當做假想敵。謝鋒在會談後吹風會中透露的中方向美方提出的兩份清單,一份是要求美方糾正其錯誤對華政策和言行的清單,一份是中方關切的重點個案清單;王毅則在與謝爾曼見面時明確提出“三條底綫”;幹脆利落地亮明了底牌,在表達中美共贏的意願和維護核心利益的決心方面,非常少見地把絕對重點放在了後者。謝爾曼在訪華前曾表示要“從實力出發”與中國打交道,中方當時就回應要在國家一律平等方面“給美國補上一課”,果然進行了這種“補課”。而根據謝爾曼在會晤後發的推文以及美國國務院所發聲明,稱謝爾曼與王毅“就一系列問題進行了坦誠、公開的討論”,對“中國一系列違反美國價值觀和利益的行為表示關切”,并再次對“中國不願與世衛組織合作開展新冠第二階段溯源”表示“關切”,還指責北京“破壞國際秩序”。這些說法顯然和中方的“清單”“底綫”有衝突,繼續凸顯雙方的尖銳矛盾。
但“火暴”是意料之中。幾年來在經貿、金融、科技、安全等各個領域積累的矛盾,加上美中兩國各自國內的形勢和民衆情緒,雙方早就表明這次交流會是“坦誠”的,因此“火暴”是這次會談必然的氛圍。而根據雙方的說法、做法,雙方還是意識到合作的必要性,也有合作的願望。王毅出面與謝爾曼會晤本身,其實也表明了尋求、拓展合作領域的意願。
“火暴”是必然的,“合作”是有意願的,依然處於低穀的美中關系由此可能會進入一個漫長的磨合期,一邊“吵”一邊努力找尋合作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