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圖:在山東青島港外貿集裝箱碼頭,貨輪在裝卸集裝箱。新華社發 |
中評社香港7月29日電/武漢封城消息傳出時,人們最初預測疫情將嚴重削弱作為全球貿易引擎的中國經濟,而這對海運業務來說很可怕。但18個月後,結果截然相反。如今中國出口遠高於疫情暴發前,船舶滿載貨物。中國的班輪運營商、造船廠和集裝箱設備廠的業務,都處於歷史最高位。美國對中國出口的需求越來越緊迫。反向貿易也在激增。
塞浦路斯“希臘海運世界新聞”網站7月27日載文《中國如何成為新冠疫情時代的大贏家》,文章說,貨運代理公司flexport負責全球海洋業務的波斯庫斯說:“2020年當疫情剛向中國襲來時,如果你問100名經濟學家將發生什麼,他們可能都會說(中國)經濟會衰退、海運價格將下降。但他們全都錯了。”海關數據顯示,今年1至5月中國月均出口額達2475億美元,與疫情前2019年同期相比增長29%。
就在更多商品出口支撑對集裝箱運輸需求的同時,更多原材料和大宗商品源源不斷流入中國,使用了大量油輪、散貨船和液化氣船。當相關海運需求激增時,對造船、集裝箱制造和全球班輪運營的需求也在激增。美國幾乎完全沒有涉足這些領域,而中國是前兩個行業的世界領軍者和第三個行業的全球勁旅之一。
英國估值和數據提供商VesselsValue的數據顯示,截至疫情前的2020年1月1日,中國各造船廠的商業訂單達2980萬修正總噸(CGT)。當時,作為世界最大造船國的中國占到全球總訂單的38.7%。截至今年6月24日,中國各造船廠的總訂單為2690萬CGT,盡管與疫情前相比有所降低,但在全球總訂單的占比升至40.5%,比去年1月那會兒還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