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誰制造了“吳亦凡們”?
http://www.CRNTT.com   2021-08-04 10:10:05


 
  相較那些通過摸爬滾打十多年才走紅成名的人而言,一夜成名的明星們無法體會到鳳凰涅槃的煎熬和磨練,自然也就不太愛惜自身羽毛。這次翻車事件之前,吳亦凡便曾卷入多起風波。不過,因倚重“吳亦凡們”高顔值、頂流帶來的豐厚回報,即便廣告商、品牌方發現一些明星行為不檢點,但只要醜聞沒有裸奔或發酵,它們通常也選擇睜只眼閉只眼。“吳亦凡們”的膽子越來越肥,最終僭越了道德和法律邊界。

  追星無可厚非,無論是從偶像身上尋求精神慰藉,還是對光環加身的人心懷向往,這都是再正常不過的人類情感。自有明星、藝人那天起,就誕生了粉絲文化。脫胎於移動互聯網時代的中國飯圈文化(也即粉絲文化)發育尚不成熟,其症狀主要表現在追星缺乏理性。

  從控評屠版到網絡暴力再到“倒奶追星”……扭曲的飯圈更像一個“怪圈”。吳亦凡被刑拘後,一些粉絲不為偶像行為感到羞恥,反而通過網絡發動“營救行動”。也恰恰是這種盲目偏執的追捧以及亂象叢生的飯圈文化,縱容一些明星不把心思放在“練習文武藝”上,甚至自信即便捅了婁子也不會面臨四面楚歌的窘境。

  從多年前中國下發“封殺劣跡藝人通知”,到行業協會出台《演出行業演藝人員從業自律管理辦法》,再到祭出“清朗•‘飯圈’亂象整治”專項行動……種種跡象表明,中國不僅對明星設置了越來越多高壓綫,同時也開始嘗試淨化飯圈文化。吳亦凡跌下神壇,再次彰顯了法律面前沒有頂流的特權,也給了整個中國娛樂圈一記重磅警示。

  不過,“吳亦凡們”接連失德,表明中國還需通過遏制資本“圍獵”娛樂圈、提高明星成名門檻、強化連帶責任追責等全方位努力,才能改變當前娛樂圈的畸形生態。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