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齊元。(中評社 資料照) |
中評社台中9月28日電(記者 方敬為)針對大陸、台灣先後申請加入CPTPP。東海大學智慧轉型中心執行長、藍濤亞洲總裁黃齊元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觀察兩岸申請加入之前的產業及貿易策略轉型布局來看,大陸方面在境內經貿、產業所祭出的大規模改革,顯然已針對加入CPTPP有所因應;而台灣方面感覺準備相對不全,較偏向於大陸出手後的反射動作,恐怕成為台灣加入的阻力之一。
如果台灣跟大陸一起加入CPTPP?黃齊元說,這對台灣長期經貿發展,當然是好,但會有很大的政治問題,也就是兩岸就得相互開放。兩岸過去在服貿、貨貿談不攏,台灣方面更是片面不准大陸貨品輸入,假設兩岸都進入CPTPP,台灣就沒有理由祭出限制,台灣需要開放大陸產品進口,過去大陸片面讓利的情況恐怕不再,這方面台灣的經濟產業如何調節?也將是一大課題。
黃齊元,美國史丹佛大學工商管理碩士,藍濤亞洲總裁,具有30年投行和創投經驗,兼任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理事長、中國大陸併購公會理事、東海大學智慧轉型中心執行長等職。
大陸、台灣先後在16日與22日宣布正式申請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黃齊元向中評社表示,據他個人觀察,兩岸加入CPTPP的事前準備,明顯是大陸相對完備,這個基本的貿易門檻能否達標,都會對能否順利加入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所以台灣方面除了面對大陸可能施加的壓力、國際政治現實的阻力之外,本身有無做好經貿布局及轉型調整,也是一大影響因素。
黃齊元認為,加入CPTPP台灣事實上是相對被動,最主要的原因當然是沒料到中國大陸突然出手,台灣基於時間壓力,還有經貿發展考量,加上配合日本跟美國的在背後的鼓勵,才遞出正式申請。因此他研判,台灣本身根本就沒有準備好要加入CPTPP。
黃齊元指出,中國大陸方面所做的事前準備,其實已在許多地方可見端倪,眾所周知,CPTPP的貿易規範及門檻,特別是在關稅減讓的程度、智慧財產權立法的保障、勞工權益、食品安全衛生法規等,都相對嚴格。過去許多人質疑,中國大陸本身的經貿生態、產業體質,可能沒辦法符應CPTPP規範,又包括所謂人權、勞權、商業、產業模式、補貼等,都需要經過深刻的調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