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種的多樣性存在造就了現在地球的地質環境和生物環境,也為人類的誕生准備了條件。物種和生態系統多樣性為人類社會提供基礎和支撑,基因多樣性則為人類發展的未來提供更多可能。找不到稀有的野生稻種,袁隆平在雜交稻大幅提高產量上的成就無從談起。生物多樣性喪失不僅意味著人居環境持續惡化,還必然會觸發人道災難和政治動蕩,以及在應對未來環境變化、突破發展瓶頸時捉襟見肘。地球是人類的搖籃,但我們不能使之成牢籠墳塋,只有家園安泰,人類才有機會探索更廣闊的宇宙蒼穹。
地球生物圈與人類的關系也不止於功利的供養關系,心理和情感聯結同樣重要。多姿多彩的自然萬物滋潤、伴隨人類心智成長,為我們的精神世界提供無盡的對象和靈感。慈悲的善念更是我們作為智慧物種的可貴特質,人類社會的倫理對象隨著文明進步不斷推廣,打破血親和社群、階層和民族,已經擴大到人類社會下甚至社會之外的生物和環境。因此作為人類不斷完善自我特質的產物,“環境正義”“生態正義”等看似激進的訴求,也具有倫理正當性,有益於追求人類內部的普遍公平正義。
《昆明宣言》從“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出發,讓人與自然關系的問題意識提升到了危機應對與理想構建、功利需求與情感聯結的新維度。作為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國家之一,中國對生物多樣性有著深刻理解,這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一直有所體現。通過近年來的實幹,中國已經成為生物多樣性方面的領先者,通過這場大會,表明願以理念和行動為全球下一階段的生態治理做出更大貢獻。
兌現《昆明宣言》,落實“2020年後框架”、實現2050年願景,還需世界村每一分子精誠團結,真誠合作、言行一致,砥礪奮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