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已不再擔任總理的布特克維丘斯抱怨說,維爾紐斯對中國過境貨運的開發利用不够。3年後,即2021年的8月,立方前功盡棄:維爾紐斯宣布打算在本國開設所謂“台灣代表處”,作為回應,北京不再讓中歐班列經停這個波羅的海國家。中國人不再進口立陶宛的木材、糧食和乳制品。
維爾紐斯可謂不計後果、一意孤行,“台灣代表處”已經在那裡掛牌了。如此一來,中國貨物重新過境立陶宛并且出現增長的希望徹底破滅。
令立陶宛最感沮喪的莫過於本來能裝進自己口袋的過境費,將落入近期跟自己勢同水火的鄰國白俄羅斯的腰包。中國將白俄羅斯稱為絲綢之路上的重要平台,兩國最初醞釀了近90個聯合投資項目。
總之,立陶宛不只失去了跟中國做買賣的機會,也丟掉了過境運輸的香餑餑,但它仍然固執己見。不久前,波羅的海三國議員組成的代表團躥訪台灣。
白俄羅斯政治學家尤裡•舍夫佐夫寫道,立陶宛貨物無法在中國大陸清關一事的後續值得關注。他指出:“立陶宛及該國的經濟實體是否會被中國遍布全球的經濟實體徹底拒之門外?中國人還會在什麼地方‘删除’立陶宛?這會對立陶宛普通民衆產生何種影響?是否個人也無法完成商品清關?在中國的‘生態系統’中,他們還將失去何種權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