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產挎包(圖片來源:新華社) |
中評社北京2月7日電/據大公報報道,與崛起中的“國潮”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海外品牌頻現的醜聞。加拿大鵝在2018年開設中國內地第一家旗艦店,北京三裡屯零下十度的溫度抵不過消費的火爆,人們在寒風中排起長達100多人的蜿蜒長隊,為的是能搶先購買到“羽絨服裡的愛馬仕”──在加拿大鵝,幾乎看不到售價一萬元(人民幣,下同)以下的羽絨服。然而,去年11月,“所有中國內地地區專賣店售賣的貨品均不得退款”的雙標行為將加拿大鵝頂上微博熱搜,引發了中國消費者的強烈質疑。
海外品牌的雙標行為並非個案,自2021年年初,瑞典服裝品牌H&M發布了所謂的“抵制新疆棉花”聲明,隨後人們發現包括耐克、阿迪達斯、GAP、NewBalance等中國消費者熟悉的國外品牌均有此類聲明或行為。“新疆棉”事件讓中國消費者看到了國外品牌的傲慢與無理,也促使其將眼光投向更多的本土品牌。《百度2021國潮驕傲搜索大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品牌關注度約為境外品牌3倍,而2016年境外品牌的關注度是中國品牌的1.2倍。
“買國貨不香麼?”在豆瓣“原創品牌&經典國貨小組”,十幾萬網友正在自發點評和安利好穿好用的國貨商品。“我去過一次萬事利的工廠,就再也不想買那些國際品牌售價數千元的絲巾了。”網友橙橙在小組裡分享道,當時她看到許多工人正在一條條檢測絲巾,就過去看了一下所謂的“次品”,愣是找半天沒找到“次在哪兒”。“說實話,我覺得萬事利的次品都比某些國際大牌在商場售賣的要精致了,還便宜不少。”
“國潮風既有傳統文化的精華,又注重將傳統文化與時下潮流相融合,讓國風年輕化、潮流化,可以說是為年輕人量身定制的時尚。”正如知名財經作家吳曉波所言,國潮風的走熱,是年輕人對於文化自信的一種表現,也是經濟和社會發展到這個階段應該有的一種現象。“隨著國外品牌‘雙標’事件的頻頻發生,對本土品牌的信任與回歸是必然現象,也映照出了消費端的文化自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