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陸續推出多個低碳消費場景,公眾獲取碳積分的場景逐步豐富。(圖片來源:新華網) |
中評社香港4月14日電/最近在美國國會舉行的一場關於“中國能源計劃和實踐”的聽證會上,美中經濟與安全評估委員會的一名成員向作證者問道:“你們認為中國什麼時候才不會擔心能源安全?”這是個陷阱式問題,但專家組成員知道正確答案:永遠不會。
香港《南華早報》網站4月11日載文《盡管煤電用量增加,但中國的降碳承諾并未改變》,作者為美國能源經濟和金融分析研究所分析師諾曼•韋特,文章說,中國最近把重點放在煤炭供應和煤電生產上,這導致外界擔心中國更重視能源安全而非降碳。不過,與許多國家一樣,中國既有當務之急,也有長遠目標。
盡管目前中國確實把煤炭作為優先事項之一,但得出中方已推遲其降碳計劃這一結論是錯誤的。相反,中國已經采取重大舉措增加其清潔能源供應。
中央政府的基調顯示其對能源轉型的風險意識有所提高。
統計數據顯示,中國約60%的電力來自燃煤發電。這種情況不會在一夜之間改變,盡管中國的風能和太陽能發電能力正迅速提升。
今年,中國維持不間斷電力供應的當務之急變得更加緊迫,其經濟增長將受到房地產行業放緩、防疫措施阻礙消費支出以及一場軍事衝突的挑戰。
這并不是說中國放棄、改變或延遲其降碳努力是合理的。中國的碳排放量約占全世界的三分之一,其降碳承諾的任何變化都將對全球相關努力產生深遠影響。
但各種跡象都表明情況并非如此。中國對其燃煤發電供應鏈的支持屬於當務之急,這與其降碳的長遠目標是兩回事。事實上,中國重視煤炭的背景是,北京正努力實現可再生能源消費最大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