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狀況與有關政策不無關系。為提升國內人力資本,中國不斷降低接受高等教育的門檻。20世紀90年代中期,接受職業培訓和進入高中的中國15歲學生的比例為1∶1.7。到2020年時,該比例猛增至1∶5.5。與此同時,近年來大學錄取率飈升。換言之,中國許多大學生的學業水平并沒有他們自認為的那麼好,而是原本就應該接受職業培訓。他們微薄的工資反映了勞動力市場對其技能的評價。
過去一年來,中國一直在努力敦促年輕人學習更多實用技能。去年10月國務院發布加強職業培訓促進就業的意見。中國的學校可能很苛刻,幾乎總是基於學生的成績非正式地將學生劃分為“金銀銅”三類娃。如今新中國已經培養了足够多的“金娃”,即那些能考入清華大學并有一天將設計世界級電動汽車或芯片的人。中國也有許多足够靈活的“銅娃”,他們願意從事建築或零工經濟工作。最大的問題是“銀娃”,他們認為自己“很金貴”,拒絕生產“金娃”設計的尖端裝備。希望(中國)能順利扭轉這種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