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應該對北京采取“疑罪從無”的態度,強調北京與莫斯科政權沒有可比性。
與俄羅斯不同,德國與中國的關系在很大程度上是雙向的。這不關乎石油或者天然氣等基本未經加工的原材料,而關乎複雜供應鏈中的產品。德國企業通過投資大力參與,中國則依賴德國技術。
二十多年前,對華貿易額約占德國貿易額的1%。如今,超過十分之一的德國進口商品來自中國。德國對中國的出口也大幅增加,占出口總額的7%以上。
另一個關鍵點是(尤其是如果德國和歐洲其他國家真想走環保路綫的話),歐盟對大部分金屬的進口依賴度達到75%至100%。在歐盟列為“關鍵”的30種原材料中,有幾種差不多完全從中國進口,比如稀土(98%)、鎂(93%)和鉍(93%)。
歐盟估計,隨著清潔能源的發展,到2030年,單單對鈷的需求就將是目前的五倍。此外,德國雄心勃勃的電動汽車構想需要鋰,而歐盟的需求到2030年可能會增長18倍。
施泰因邁爾盡可以要求從中國以外的地方獲取原材料。但是,如果沒有中國,歐洲(尤其是德國)將無法推動生態變化或者保持繁榮。德國在推動中歐關系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如今必須意識到這一點,絕不能讓俄烏戰爭毀掉幾十年來的合作。
北京與柏林之間將始終存在意見分歧。但這不應該掩蓋一個事實:積極的中德關系一直而且仍將是一種雙贏狀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