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圖:工人在比亞迪西安基地總裝車間為一輛新能源汽車安裝電池包。新華社 |
中評社香港10月8日電/德國租車公司Sixt給中國電動SUV的大訂單是對德國汽車制造商的一記耳光。在電動汽車方面,中國不僅坐擁原材料寶庫,還可以用廉價電力進行生產。歐盟的汽車制造業不再具有競爭力。
德國《焦點》周刊10月6日載文《中國以廉價煤電和原材料碾壓德國汽車工業》,文章說,回望2011年美國底特律車展。在那次展會的試駕場上,當時還名不見經傳的中國廠商比亞迪展示了自己的混動車型。轎車設計乏味,但試駕依然精彩。總而言之,那輛車當時還稱不上是豐田、大衆或現代的競爭對手。
十多年過去了,現在形勢發生逆轉。混合動力在中國已是常態,全電動汽車也是如此。在技術和設計方面,中國汽車早已與特斯拉等國際競爭對手平分秋色。在其國內市場,它們比德國的電動汽車更受歡迎。中國人現在將實現夢想,而德國、歐洲和日本汽車制造商將付出代價。
沃爾夫斯堡再無人嘲笑中國競爭者的最好例證是,租車巨頭Sixt沒有訂購約10萬輛大衆新款ID.4,而是訂購了比亞迪的電動汽車。大衆不能抱怨其電動汽車不受歡迎;事實上,材料短缺和交貨延遲已讓其電動ID車型在幾個月內售罄。不過,中國人現在已跳入這一缺口,更快地在歐洲市場上站穩腳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