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圖:澳大利亞悉尼一家短途旅行預訂中心前顧客寥寥。新華社發 |
中評社香港11月22日電/在與中國長達30個月的貿易裂痕中,澳大利亞斥巨資吸引印度游客,與英國簽署自貿協議,還開辟中東市場。即便如此,除鐵礦石等關鍵大宗商品外,澳出口商仍在承受巨大痛苦。
美國彭博社11月21日報道《澳大利亞認識到中國消費者不可替代》,文章說,對澳大利亞這樣的小型開放經濟體來說,脫離這個新興全球超級大國,想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對許多關鍵行業來說,沒誰能輕易替代喜愛優質龍蝦和葡萄酒的中國消費者,或出手大方的中國游客和留學生。盡管有跡象表明澳中緊張關系正緩解,但澳企并不指望有關限制會很快被取消。以下為處於“旋渦”中心的6個關鍵行業。
葡萄酒。澳葡萄酒商仍在疲於應付與其最有利可圖出口市場(此前每年對華出口價值約12億澳元)的混亂割裂。南澳泰勒斯酒莊的經營者泰勒說:“我們發現新的小機會,但沒有什麼能取代一個規模如此龐大的市場。”他認為印度有朝一日或許能成為大市場,但這至少是10年後的事。
旅游業。澳旅游業仍能強烈感受到出手闊綽的中國游客的缺席。為嘗試彌合缺口,澳旅游局正指望印度等國的游客。然而,盡管印度市場潛力巨大,卻遠不像中國市場那樣利潤豐厚。疫情前,中國游客平均每晚在澳花費215澳元,而印度游客僅為84澳元。
教育。澳國際教育系統仍在關系緊張和邊境關閉的雙重打擊下苦苦掙扎。數據顯示,作為澳最大國際生源的中國學生人數還不到疫情前的70%。從更廣泛的經濟角度來看,國際學生群體構成的永久性變化將產生重大影響,因為中國學生在澳消費支出通常高於其他國家的學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