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月12日電/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曾俊華12日表示,香港目前仍具有較強競爭力,生產力年均提升速度高於歐美和日本。
據《亞太日報》消息,曾俊華當日在其博客發表文章表示,在2013年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IMD)發表的競爭力排名中香港由2012年的全球第一下降至第三。IMD的報告涵蓋60多個國家和經濟體,排名在前五名、甚至前十名,其實都是有相當競爭力的。香港自回歸以來的排名有升有降,但最近9年一直保持在前三名。
曾俊華表示,香港的工作人口由2000年到2012年增加了45.3萬人,當中超過九成屬於較高技術含量的經理、行政人員、專業人士等,基層勞動力只增加了3萬多人。同期有較高技術含量職位佔整體勞動人口的比例,也從約30%增加到約38%,相信仍有不少進步空間。
曾俊華說,勞動生產力也是另一個衡量競爭力有參考價值的指針。粗略來說,一個地方的經濟增長可以分拆為兩個組成部份:工作人口數目的增長和勞動生產力的增長。香港在2003年至2012年的十年間,工作人口的增長年均約1.5%,數值並不高。經濟增長主要來自年均達3.2%的生產力提升。這個數字遠高於歐、美、日等國家和地區。他說,香港生產力的提高有幾方面的原因,包括從事較高增值工作的比例增加、更多採用科技提高工作效率、以及工作時數上升。
曾俊華表示,這些宏觀數據表明香港現時的競爭力仍然不錯。有較高技術含量的職位數目有健康增長,經濟整體也穩定地向高增值方向發展。當然,香港經濟也有一些隱憂,比如人口老化使得勞動人口數目減少,能否單靠勞動生產力的提升來維持現時的經濟增長水準存在不確定性;工作時間不可能無止境地增加,只能通過增加科技含量、從事更高增值行業以提高生產力;香港的土地資源也非常緊張,使得近年樓價和租金高企,影響香港的競爭力。
曾俊華希望社會上更多有識之士客觀地分析香港當前的優勢和限制,為香港的經濟發展出謀獻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