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9月2日電/大華網路報2日發表點評文章說,郭台銘的成功歷程是沒有人可以否認的,其好強性格則是他自己不會否認的,所以他未能在國民黨初選中勝出,自然會產生重大失落,此為人之常情。加上他曾建議在初選民調中加入手機民調而未獲採納,那麼他對國民黨中央的不滿、對初選結果的不服氣,也都在所難免,亦可被理解。
然而,遊戲規則既然定了,自己也參加遊戲了,縱使輸了且心有未甘,總不能掀桌砸場,這是基本的信用與人格問題,何況作為備受稱頌的國際級大企業家和罕見被授予的中國國民黨榮譽黨員,又曾明確表示願意支持初選出線的黨內同志。
文章說,郭台銘的初衷為何呢?不就是下架蔡政府、捍衛“中華民國”、提振台灣利益嗎?如果他決定自行參選到底,最可能的結果就是由此造成藍營分裂,導致他與國民黨提名的韓國瑜雙雙落敗,這就違背他的初衷了。因此,郭台銘在關鍵的此時此刻,就不能不以其胸襟、氣度、智慧來考量大局。
日本江戶時代末期,如果不是薩摩藩和長州藩組成同盟,那麼專橫濫權腐敗的德川幕府就不會被迫“大政奉還”,以扶國家於將傾、拯民眾於困苦。薩、長兩藩原本是水火不容的,而郭台銘無論和國民黨或和韓國瑜根本就不存在此種狀況,焉有不能攜手之理。
1863年8月18日,對京都擁有相當控制權的長州藩,遭到薩摩藩結合會津藩逐出京都,史稱八一八政變。長州藩遂對薩摩藩恨之入骨,藩內無不斥為薩賊。1864年7月8日,一批長州藩藩士在京都池田屋旅館又遭到會津藩所支持的新選組武士砍殺,是為池田屋事件。同年8月20日,長州藩為申冤而出兵京都,在京都禦所的蛤禦門和薩摩藩、會津藩戰鬥敗北,是為禁門之變或蛤禦門之變。
可見長州藩連遭慘重打擊。但還不僅如此,禁門之變後,以薩摩藩藩士西鄉隆盛為參謀的幕府軍隊十五萬人向長州發動討伐,迫使該藩三名家老切腹自殺及折毀藩內重鎮山口城。後來薩摩藩也認為必須推翻幕府,才能挽救日本,於是邀請同為最大勢力之一的長州藩結盟。儘管長州藩曾飽嘗薩摩藩苦頭,終因有共同理念而合作,聯手在戊辰戰爭中擊敗幕府,促成大政奉還,開啟了引導日本走向了強盛的明治維新。
文章說,如今和韓國瑜一樣訴求捍衛“中華民國”的郭台銘,雙方之間沒有薩、長那種深仇大恨,更無不可合作之理。那麼當年以中間人身份促成薩長同盟的土佐藩脫藩藩士阪本龍馬於今何在呢?這應該就是去年十一月九合一選舉中展現不滿蔡政府失能失德的主流民意。唯有在此民意下韓郭攜手,才能再續九合一的動力,郭台銘的理念也才能透過國民黨重新執政而實現。這比講究分配權力名位的郭柯合、郭宋如何、郭柯王又如何,或比郭台銘獨立參選,都來得正派和正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