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9月27日電/6月份以來,持續的違法暴力活動給香港經濟社會造成了巨大傷害。與此同時,有人鼓噪回歸後“‘一國兩制’遭遇失敗”,外部勢力更是別有用心借此大肆唱衰香港經濟。
真相究竟如何呢?
1997年,香港生產總值1.37萬億港元,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為21萬港元;2018年,香港生產總值2.84萬億港元,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38.19萬港元;2017年,香港家庭實際月收入較10年前增加了45%;2016年,香港財政儲備較10年前增加了98.5%;在港交所上市公司的數量從1997年的619家增加到2017年的2020家;香港的外匯儲備在2016年就達到3862億美元,是回歸之初的4倍多;法制指數全球排名1996年逾60名,2018年上升為16位……
這樣的香港,我們怎能不珍惜?
(一)
香港的輝煌要從上世紀60年代說起。
當時,香港等地推行“出口導向型”戰略,集中發展勞動密集型加工產業,並在短時間內實現了經濟飛速發展,成為亞洲最富裕、最發達的地區。50多年間,“亞洲四小龍”有的上升、有的沒落,但香港始終位居前列。
同為“亞洲四小龍”的新加坡,常常被拿來和香港作比較,兩地常年以來都在爭奪亞洲金融中心的地位。但在許多市場人士的眼中,勝者都是香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