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頭雁”領飛,“雁群”高飛
http://www.CRNTT.com   2024-01-30 12:21:07


  中評社北京1月30日電/據人民日報報導,冬閑時節,江西省豐城市的種糧大戶雷應國並不閑。他正冒著凜冽的寒風,組織員工檢修農機設備,旁邊的糧食加工廠內也忙得熱火朝天,大米加工、包裝、配送有條不紊地進行著。一車車富硒生態大米準備運往當地企業食堂、土特產店、小賣部,並將通過物流發往上海、杭州等地。雷應國自豪地說:“咱帶著620多戶農戶一起增收!”

  液體發酵罐正在自動攪拌菌種,冒頭的袖珍菇散發出濃鬱菌香。走進南昌市流湖鎮上房村,5000平方米的新贛食用菌科技有限公司菌菇園區令人眼前一亮。村民丁建新的菌菇合作社,帶動了100多戶農戶致富。

  雷應國與丁建新,一個是本地成長起來的種植大戶,一個是返鄉創業的技術能人。他們既是本鄉人,也是帶動村民致富的能手,就像領頭雁,帶領雁群飛向遠方。

  鄉村振興,關鍵在人。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才振興是鄉村振興的基礎”。廣袤田野蘊藏著無限希望,鄉土人才就是讓希望成為現實的探路人。近年來,一批像雷應國、丁建新這樣投身鄉村振興事業中的人才,立足鄉土創新創業,個人事業蒸蒸日上,也對鄉親們形成帶動力。“頭雁”領飛,示範帶動,鄉親們發展致富的動力越來越足。

  推進鄉村振興,需要進一步激活鄉土人才的創造力。生於斯長於斯的人才,對家鄉、故土有深厚情感,熟悉當地人文環境和資源禀賦。同時,鄉親們也對他們更信任。發展產業、整合資源、作出示範,離不開群眾信得過的“能人”。事實上,鄉土人才也應展現擔當,致富不忘老鄉,帶大家一道富起來。

  鄉土人才幹實事、幹成事,基礎在於過硬的本領。記者採訪發現,不少鄉土人才有點子、有闖勁,但也時常遇到瓶頸。比如,他們對市場趨勢的敏銳度和產業發展的洞察力有待提升。江西將“一村一名大學生工程”與本土人才培養結合,推動鄉土人才走進高等學府充電。丁建新正是這一政策的受益人:在江西農業大學學習,並與江西省農業科學院合作,共同研發立體循環智能菌菇房,可實現立體栽培、智能控制,節能30%以上。創新機制,重點面向有需求的鄉土人才、現代農民,分層分類開展全產業鏈培訓,加強專業指導和幫扶,有利於培養造就更多引領一方、帶動一片的鄉村振興帶頭人。

  寫好鄉村振興這篇大文章,還應凝聚合力,激發各主體建功立業的積極性,靠人才推進產業。記者在撫州市東鄉區的採訪很有代表性。孝崗鎮何坊村的返鄉能人計劃帶動村民搞蔬菜冷鏈倉儲項目,可創業有風險,村民心裡沒底。村兩委引導村裡無職黨員亮身份、當先鋒,發揮示範帶動作用。項目成為當地最大的冷鏈庫,很快有了收益。村民們看到實惠,增強了信心,積極加入產業致富鏈,3年內村民人均純收入增長了一倍多,村集體收入從零增加到2023年的80萬元。建好建強鄉村振興的人才隊伍,在“引、育、用”上持續發力。發揮“土專家”“田秀才”“鄉創客”的力量,吸引各類人才資源下沉,調動全體農民的積極性,就能激發人的能量,以人才振興撬動鄉村振興。

  農村天地廣闊,實幹創造未來。強載體、優服務,堅持本土培養和外部引進相結合,搭建更多幹事創業平台,充分激發廣大人才創新創造潛能,鄉村振興之路一定會越走越寬廣。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