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月30日電/據人民日報海外版報導,2023年以來,我國消費市場持續恢復向好,消費品進口穩步增長,成為消費升級的重要驅動力量。近期,年貨節等促消費活動中進口商品品類的增加,不僅有效滿足了人民群眾的年節需求,更體現了“全球購”在穩住消費基本盤中的重要作用,彰顯了中國不斷擴大開放的堅定決心。
為助力打通海內外兩個市場、滿足消費者的進口消費需求,跨境電商平台應再下功夫。
——打造跨境電商品牌集聚。積極打造跨境電商品牌交流平台,強化企業間多渠道、多形式合作與交流,加強信息共享和互惠互利。通過消博會、進博會等重點國內展會,加強進口商品展銷和產品質量提升,提升本國跨境電商的品牌影響力和市場競爭力。
——大力發展智慧物流。平台應當重視自身智慧物流的發展,引進相關技術,與已經開發智慧化路線的平台以及企業加強合作,做好相關配套設施建設,擴大供應鏈覆蓋面積以及海外倉倉儲面積,引進智慧物流人才,配備智能機器人等,依托“互聯網+物流”模式,與國際跨境電商巨頭開展合作,開拓新物流渠道。
——優化國際市場布局。擴大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間經貿合作,依托“絲路電商”、“中歐班列”等,把共建“一帶一路”國家作為重點進口來源地,擴大水產品、蔬果、特色手工藝品等進口規模,滿足人民群眾消費升級需求。
2024年,擴大內需政策在著力穩住消費基本盤的同時,要適應消費增長新趨勢,培育壯大新型消費,提振大宗消費。其中,繼續釋放消費品進口潛力、提振進口消費是不可或缺的一環,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是提升進口便利化水平。以消費需求升級推動產業結構升級。大力推進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範區建設,制定各類旨在支持擴大進口的政策措施,切實簡化進口環節監管程序,有效降低進口環節制度性成本。
要注重發揮各類進口展會平台的作用,通過設置高端消費品展區、優化進口商品市場布局、拓寬進口產品營銷渠道等方式,加大引進優質海外產品的力度,充分發揮消費進口的需求創造效應,引導國內消費需求向個性、綠色、智能等高端消費轉型,以高質量外部供給加速消費升級正向循環,通過示範效應和競爭效應激勵國內企業增加研發支出,將資源更多投入高質量產品生產中,拉動國內產業結構升級。
二是培育國內新興消費需求。消費品進口占比逐年提升有助於發揮本土超大市場規模的優勢,有利於做大做強新興消費市場,進而催生新行業、新業態、新模式。
要利用好進博會、消博會等展會平台,增加海外創新產品的曝光力度,豐富海外創新產品的消費場景,引導國內市場形成以個性化、多元化為特徵的特定消費圈層和群體。
積極培育新興消費需求,使之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不斷完善市場監管、加強政策支持,如加強產品知識產權保護、加大創新產品減稅力度、增強消費保障維權渠道等,促使新興消費形成較大市場規模。
注重提高國內供給與新興消費需求的適配度,引導企業精準對接新興消費需求,形成以定制化、柔性化為特徵的生產經營模式,為新業態發展壯大奠定堅實基礎。
三是推動跨境電商創新發展。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在大中城市開設跨境電商體驗中心,探索“線下保稅展示+線上掃碼引流”零售等業務新模式,探索擴大跨境電商出口拼箱“先查驗後裝運”模式,將更多國內消費需求旺盛的商品納入進口清單。
(作者為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流通與消費研究所助理研究員杜夏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