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社會各方的高度關注:通過舞台不僅能贏得觀眾的讚美,還能得到全社會的重視,這刺激了外行人加入其中的積極性,而外行乃至外行子弟進來,會將不同的行業經驗帶入舞台,提供更多元化的營養,避免了行內子弟近親繁殖、經驗封閉的風險。
在清末民初,不僅戲園里有表演,茶館、餐館、寺廟都有京劇表演。一方面是觀眾多,其他行業要靠這個拉客,另一方面,按清代規矩,女人不得入戲園,民國時雖無此限,但日久已成風氣,普通女子一般也不敢向流俗挑戰。然而,古人以孝為先,母親做壽,需要唱戲來凑趣,這就促成了堂會的風行,但富貴人家自己有戲台,尚可如此,普通人操辦不起,便借用寺廟演戲,清代禁止女子入戲園,卻沒禁止她們看戲,在女性觀眾的支持下,戲劇從在寺院演,逐步擴散到餐飲、茶樓、會館。在這裡,誕生了老北京很多著名的戲園。
安貧樂道,富而知禮,這是古人所設想的美好社會,京劇頗有教化之功,推動京劇藝術發展,可推動人文環境的建設,這在老北京成為各方共識,有了這樣的共識,京劇發達也在情理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