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排除干擾協同發展 共建共贏共享大灣區
http://www.CRNTT.com   2019-02-25 10:41:39


  中評社香港2月25日電/《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公布後,有人挑起香港“被規劃”、被內地城市“同化”之類的爭論。事實上,大灣區建設給香港帶來的重大機遇,可以發揮和加強香港的“一國兩制”優勢。香港社會需避免陷於泛政治化爭論,而應將社會關注點放在大灣區建設帶來的機遇,放開思想,多提建設性意見,抓住機遇,共建共贏共享,為香港經濟尋找新增長點,促進經濟產業多元發展,為香港居民開拓更廣闊的生活和發展空間。

中央日前公布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國家發改委和粵港澳三地政府其後又在香港聯合舉辦了《規劃綱要》的宣講會。我認為,落實《規劃綱要》,做好部署對接,需排除幹擾,做好三方面的工作:協同發展、制度創新、重視民生。

大灣區建設過程是協同發展過程

大灣區建設的推進過程,就是協同發展的過程。《規劃綱要》的戰略定位指明,大灣區建設依托香港、澳門作為自由開放經濟體和廣東作為改革開放排頭兵的優勢,繼續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構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建設世界級城市群。

要達至建設世界級城市群的目標,必須深化粵港澳合作,大灣區各城市奉行“共贏、共享”理念,體現新時代下更高層次的區域協同發展效益。粵港澳三地需從更高起點、更高質量出發,發揮三地的互補優勢,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包括打造創新科技產業鏈,合作推進科技研發、知識產權保護、科技融資等金融及專業服務,以及科技產業管理和運營模式創新;同時,進一步推動粵港澳服務貿易自由化,在現代服務業上展開深度合作,將粵港澳大灣區打造成世界級現代服務業基地。林鄭特首在《規劃綱要》宣講會強調,香港在建設大灣區的角色,已由“聯系人”轉為更積極的“參與者”。香港需積極有為,發揮“一國兩制”優勢,部署提出有利三地融合的大項目,推動三地協同發展,以金融、航運、貿易等優勢產業服務大灣區,謀求合作共贏。

大灣區建設過程是制度創新過程

大灣區建設的推進過程,也是制度創新的過程。大灣區具有“一個國家、兩種制度、三個關稅區”的獨特性,在全球範圍都找不到。要使這種獨特性變成發展優勢,制度創新正是關鍵。如何將有關的獨特性轉化為優勢,而不是成為三地合作的障礙,正是三地政府需要認真思考的課題。

以香港而言,“一國兩制”是香港的最大優勢。香港參與大灣區發展,不是削弱這個優勢,而是要發揮和加強這個優勢。因此,香港在參與大灣區建設的過程中,要發揮自由經濟政策、金融市場開放、出入境相對開放和簡易、采用普通法制度、以中英雙語為法定語言、與國際商業市場完全接軌等多方面的優勢,對接國家發展戰略,將制度優勢轉化為大灣區建設的優勢。制度創新做好了,三地的獨特性就可顯示出巨大的互補性,為大灣區發展注入源源不絕的動力。

大灣區建設過程是改善民生過程

大灣區建設的推進過程,亦是改善民生的過程。大灣區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正正體現了習主席“以人民為中心”的治國理政思想,各方要朝著這個方向努力。《規劃綱要》指明把大灣區建設成宜居宜業宜游的優質生活圈,優先發展民生工程,提高大灣區民衆生活便利水平,提升居民生活質量,為港澳居民在內地學習、就業創業提供更加便利的條件。大灣區作為國家重要的民生工程,需要更多務實的民生措施,包括稅務優惠、綠色社區,金融、醫療、基建和生活福利互聯互通等一系列提高灣區優質生活的舉措,不斷增加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規劃綱要》已為大灣區建設定下時間表:在2022年,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框架基本形成;到2035年,創新為主要支撑、宜居宜業宜游的國際一流灣區全面建成。搞好大灣區建設,時不我與。香港市民應積極獻計獻策,支持配合特區政府抓好規劃實施,共同把宏大願景逐步變為現實。

本文作者系港區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會長姚志勝。
來源:文匯報。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