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4月14日電(作者 伍俊飛)在習近平的引導下,中國外交領域已悄然生變,而西方政商學界和媒體對中國外交的認識仍遠遠落後於現實。進入新世紀以來,發展中國家特別是新興市場國家不斷崛起,西方發達國家不得不逐步分享世界權力,而“占領華爾街”運動興起、英國選擇脫歐、美國特朗普上台執政、法國“黃背心”運動持續發酵等國際事件,標誌著世界民族國家體系的內外結構都面臨重構。在紛亂複雜的國際形勢中,習近平與時偕行,順勢而為,進行了一系列重大外交理論和實踐創新,形成了周全成穩的外交新方略。
習近平今年的歐洲之行吸引了全球傳媒與民眾的目光。法國總統馬克龍表示要加強歐盟互聯互通戰略同“一帶一路”倡議對接;德國工業巨頭西門子與中國國家發改委簽署共建“一帶一路”框架下加強合作的文件,準備發起成立德國“一帶一路”聯盟;而最大的亮點是習近平與意總理孔特共同簽署了“一帶一路”合作諒解備忘錄,意大利由此成為七國集團中首個加入該倡議的國家。這是習近平外交政策取得的又一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大突破。
在中美貿易談判中,面對特朗普的極限施壓,中國著眼於雙方經濟相互依存大局,承諾深化中美相互開放,據理力爭,進退有據,巧妙地利用中國巨大的市場優勢,維護了積極合作全面的中美關係。在國家安全問題上,中國保持與美國軍方的良好溝通,守住了核心利益的底線。在科創領域,中國主動攜手美國經營全球價值鏈高端環節,孜孜以求地提升技術、機制和體制創新能力,通過在全球市場公平競爭掌握核心技術,促成更高層次的中美合作格局。
習近平外交思想超越了傳統國際關係理論,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外交政策的延續和發展。他倡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針對西方民族國家體系理論的不足提出了中國方案,為塑造新型國際關係指出了方向。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發揚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天下一家”與“和而不同”的理念,顛覆了國際關係傳統中“極”化衝突思維,意在克服國際社會的無政府狀態,引導民族國家平衡自身利益與人類共同利益,化干戈為玉帛,把國家安全建立在互聯互通和聯合發展上。
習近平外交把握整體,體現周全策略。中國致力於搭建多層次全球夥伴關係架構,不搞“一邊倒”外交政策。中國外交當前的首要任務是處理好和美國的關係,但同時不忽視任何國家,不排斥任何合作。在深刻理解歷史上守成與新興大國關係演變的基礎上,為應對崛起帶來的結構性外部壓力,中國在地區和全球範圍內布下先手棋,落子“一帶一路”、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金磚國家開發銀行、絲路基金等,牽手發展中國家尤其是新興市場國家,發掘潛在合作發展機會,並謀求與包括法國、意大利在內的發達國家在第三方市場實現經濟相互依存。中國堅持全方位開放原則,歡迎所有國家和地區分享經濟增長紅利,積極落實“親誠惠容”的周邊外交理念、“真實親誠”的對非政策理念,反對零和博弈、冷戰思維,為世界提供更多國際公共產品,努力實現合作共贏。
習近平外交舉重若輕,彰顯成穩風範。新時代外交需要的不是英雄豪傑,也不是激進和衝動,而是老練持重的處事風格。在超越韜光養晦政策之後,中國既沒有採取革命主義外交路線,也不向外輸出中國模式,而是把握安全與發展之間的平衡,大力促進自由貿易,進一步開放市場,維護全球自然生態,腳踏實地解決國際與各國內部經濟與社會發展不平衡問題。中國堅守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堅持主權平等和不干涉內政原則,繼續奉行不結盟政策,不致力於改變國際體系的結構現狀。中國繼續保持總體戰略節制,對美國實施戰略順應與制衡,踐行“辯理交利、用忍積實”方針,通過談判和公關解決中美貿易爭端。中國的目標是團結所有國家,相互尊重,平等協商,走和平發展道路。
中意共建“一帶一路”意味著世界進入無極化“二元多強”時代。未來越來越多的國家會效法意大利,同時交好中美兩國,獨立自主地謀求利益最大化。新西蘭總理阿德恩日前訪華,表示將不會盲從美國,而是根據國內法律程序獨立做出決定,為中國企業提供公平、公正、非歧視的營商環境,這是國際關係未來趨勢的直接印證。作為兩個全球性大國,中美“二元”會形成平行交叉發展的格局,既擁有各自獨立空間,建立重叠的聯盟或夥伴關係網,又保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狀態,共享市場,共擔責任。
與歐洲歷史上俾斯麥的大陸聯盟體系相比,習近平外交方略的高明之處在於,它以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為運轉的核心,而不是大權獨攬的個人;以開放融通、互利共贏為合作的基礎,而不是自私自利的算計;以發展和平穩定的外部環境為目標,而不是針對特定國家。新時代中國外交客觀上創造了一種與大陸聯盟體系等量齊觀的機制,既有力約束了美國的任性行為,又成功地以軟性方式增進了國家利益。
(此文轉載自香港《亞洲周刊》;作者伍俊飛為倫敦政經學院博士,美國哈佛燕京學者,香港智庫天大研究院副院長、研究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