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反貪風暴系列電影《L風暴》劇照 |
中評社香港6月26日電/資深評論員郭一鳴今天大公報發表文章說,踏入六月,各大媒體頭條新聞多與港區國安法有關,基於不同定位,報道角度也各有側重,個別媒體對港區國安法極盡妖魔化,也見怪不怪。和一些新聞界同行聊天,普遍認同或理解中央推出港區國安法,的確是不推不行,香港苦暴久矣,這是最重要的民意基礎。目前草案仍在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中,預料不久將通過並予公布實施,相信任何力量包括美英施壓都無法阻止。但以香港的局面,要確保國家安全和香港長治久安,實在任重道遠。
此話怎講?可從兩方面來談。首先是港區國安法的內容和執行機制,這是目前社會上最關注的重點,社會上有爭議,有新聞界同行擔心“踩地雷”,這些不足為奇,畢竟內地和香港是兩套不同法律體系,而香港第一次名正言順實施和執行國家安全法律,是“一國兩制”的最新創舉。說白了,港區國安法本來就不在規劃之中,但形勢所迫,俗話說“殺到埋身,焗住出手”。坊間指反對派求仁得仁,確是事實。港區國安法勢在必行,更加不容有失,中央自然是成竹在胸,而香港如何配合卻是一項新挑戰,絕不是照搬港英年代政治部的做法那麼簡單。
更重要、更艱巨的工作是要培養年輕一代、提高全社會的國家安全意識。一個缺乏國家安全意識的社會,才是國家安全的最大隱憂。近日不少人在談論“二次回歸”,對經歷過九七回歸的成年人來說,“二次回歸”的概念容易理解,但對九七後出生的年輕一代,“二次回歸”的說法就未必準確,而恰恰是年輕一代最需要培養國家安全意識。一些回歸後出生十幾二十歲的青少年喜歡在遊行示威時舉起港英旗幟,純粹是被洗腦所致,根源在教育,包括學校、家庭和社會三方面的教育。在這方面,我倒是覺得當年港英的年代成立廉政公署的一些做法值得借鑒。
文章說,當年麥理浩銜命來港,提前部署應對九七問題,其中一個重要舉措是成立廉署打擊貪污。他知道要建立一個廉潔政府,不僅需要有一套反貪法律和執法機構,更需要推動全社會建立反貪防貪意識,所以在廉署設有防止貪污處和社區關係處,與執行處並列三大部門,當中社區關係處的主要角色,就是深入社區、學校和機構,教育市民認識貪污的禍害,爭取市民支持政府反貪工作。社區關係處透過舉辦講座、展覽和廣告等形式加強宣傳,還與影視界合作製作反貪電影電視劇,一些反貪廣告語和反貪影視人物形象,幾乎婦孺皆知,至今令人記憶猶新。今天香港成為全球最廉潔城市之一,反貪倡廉成為植根社會的核心價值,是最重要的基礎。不知道日後中央在香港設立的國家安全機構,會不會考慮設立專門部門負責宣傳國家安全,深入社區學校,推動全社會的國家安全意識?
講到宣傳,比起去年特區政府推修訂逃犯條例,今次官方和建制派在港區國安法文宣方面有明顯改進,比較主動及有章法,例如日前在全港主要報章刊登跨版廣告,解答“港區國安法二十問”,又打出“國家安全、社會安寧、民眾安全”的口號,都令普通市民較易理解接受。有機構在TVB推出“各有國安法”專題,介紹其他國家的國安法內容和相關個案,例如西班牙中央政府如何阻止國家分裂、如何以法律手段對違法推動加泰羅尼亞獨立的相關人員予以懲處,這個專題很有說服力,足以令一些喜歡拿西方國家作比較的人無話可說。連反駁反對派的歪論,也生猛有力得多,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譚耀宗回敬反對派指港區國安法草案“勾結”二字意義不清,卻經常指摘特區政府“官商勾結”,可謂連消帶打,揭穿其自相矛盾的虛偽嘴臉。
文章說,但總覺得還不夠,還不是很到位。究竟這部港區國安法對廣大市民有何關係有何意義?官方在電視做廣告說“沒有國,哪有家”,這當然正確,卻未免官腔。好朋友庚大哥在評論節目提出港區國安法實質上既是保護“一國”也是保護“兩制”,這也有道理。我認為,用最直接通俗的語言來介紹宣傳港區國安法,不妨用“國安法就是民安法”來定位,國安港安、人人平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