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0月9日電/大華網路報今天專欄文章說,台“財政部”10月8日公布新聞稿的顯示,台灣2019年9月出口金額281.0億美元,較上月減少2.4%,較上年同月減少4.6%,累計1至9月出口金額為2,423.0億美元,較上年同期減少2.5%,應高度重視台灣出口負成長的警訊。
台灣是個以對外貿易為導向的經濟體,每年進出口總值皆超過“國內生產毛額”(GDP)甚多,尤其是出口更是台灣經濟成長最重要的動能來源之一。因此,維繫出口暢旺是台灣經濟永續發展非常重要的課題之一。
在台灣出口的地區中,中國大陸與香港占台灣出口總額的40%左右,每年為台灣創造超過700億美元的外貿順差,是台灣最重要的出口地區。然而,今年1至9月台灣對中國大陸與香港的出口金額卻減少6.7%。因此,必須思考如何讓中國大陸與香港這廣大的市場,持續成為台灣外貿的金雞母。
在2008年至2016年中國國民黨執政時期,兩岸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於2010年6月29日簽署“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2011年1月1日ECFA早期收穫(Early Harvest)生效後,台灣有539項出口中國大陸免關稅與享有通關便捷的權利,有效促進台灣這些產品對中國大陸的出口。
可惜的是,自從2016年5月20日民進黨執政後,由於堅決不承認“九二共識”,被中國大陸認為是破壞兩岸協商的政治互信基礎,導致兩岸關係走向緊張狀態,許多攸關兩岸經濟議題無法透過協商解決,也戕害兩岸經貿正常的交流互動。所以,促進台灣出口的第一要務就是改善兩岸關係,讓雙方關係成為經貿成長的動力而不是阻力。
其次,台灣出口約有15%的金額是在“東南亞國協”(ASEAN),是台灣第二大的出口市場,而在當前“東南亞國協”會員經濟都快速成長情況下,如何維繫台灣對這個地區的出口暢旺也是非常重要的課題。然而,今年1至9月台灣對“東南亞國協”的出口金額卻減少7.1%,台灣必須儘速思索解決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