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來源:新京報) |
中評社北京3月29日電/即便證明動物和人都有感應磁場的能力,但把這種感知稱為第六感,可能還需要更多的研究,以及相關學科的大多數專業人員的認可。
3月19日,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團隊發表在eNeuro上的一項研究,似乎對人們歷來相信的“第六感覺”給出了答案:人們不僅能感應到磁場,並且大腦會對磁場變化作出強烈反應,這就是第六感。
所謂第六感,就是除現有的五種感官感覺(視覺、聽覺、嗅覺、味覺和觸覺)之外的另一種感覺。對於第六感,一直以來有不同的解釋。加州理工學院團隊就認定,“第六感”是一種磁覺,不僅在人腦中存在,而且在很多生物的體內也存在。
具體的證明是,研究人員採用一種改進的法拉第籠來測試34名受試者,用腦電圖(EEG)記錄他們腦電波活動。所有的受試者在實驗磁場和環境磁場方向一致時,其大腦都會作出一種反應,腦電圖中α波會減少。這在腦電圖中被稱為α-ERD模式,該模式會在個體突然發現並處理一種感官刺激的時候出現。
研究人員把人和動物感應磁場的能力稱為第六感,基於以下幾個原因:一是在動物,如蜜蜂、烏龜和鳥類中,都發現了有這類磁力導航的組織或器官;二是現在在人腦中也發現了這種感知能力;三是在34名志願者大腦中獲得了可重複證明。
不過,即便證明動物和人都有感應磁場的能力,把這種感知稱為第六感,也需要更多的研究,以及相關學科的大多數專業人員的認可。
在動物和人身上都能找到感應磁場的能力不假,但除了五種感覺之外,人也有其他可以稱為第六感的感覺,如生物節律感、內臟感、直覺(心智直觀),甚至量子感覺等。
比如,2017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生物時鐘的發現者。這三位美國科學家發現,包括人和動物有24小時、季節等的節律,是因為存在著Clock基因和CKIε蛋白(激酶)、PER基因和Per蛋白、Tim基因和Tim蛋白、DBT基因和DBT蛋白,以及大腦中的鬆果體,它們共同構成了生物節律。
24小時節律並非是由人的五種感覺形成,因為即便在燈火通明如同白晝一樣的夜晚,人們還是能感受到夜晚的時態,這也可以稱為第六感。但由於生物節律感知更易被人們接受,所以這種生物時鐘感覺,並未被稱為第六感。
除此之外,還有不同學科的研究者聲稱發現了第六感,比如內臟感、直覺等。各種情況表明,第六感是一個正在被研究人員探索的有趣領域。它既與物理學有關,也與生理學、認知心理學和認知神經科學有關,需要用更先進的科學儀器,如腦電圖、PET技術、核磁共振等技術來觀察和研究。
人的大腦對磁場變化作出反應的現象,似乎是一種方向定位。2014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就是授予大腦定位系統(GPS)的發現者。所謂大腦中的GPS,包括海馬體內外的位置細胞、網格細胞等。而大腦對磁場感應的感知,如果是一種方向定位系統,也只是對大腦中GPS的補充,正如在海鳥和海龜中的發現一樣。
因此,能否把這種磁場感知稱為第六感,還需要更多的研究來證明,並且需要由多領域的專業人員共同認定,至少要獲得多數專業人員的共識。
(來源:新京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