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管納德公佈發現成果。香港大學供圖 |
中評社香港4月2日電/“登陸”紅磡不易殺滅,港大學者:勿讓紅火蟻事件重演。
香港文匯報報道,香港大學生物科學學院助理教授管納德(Benoit Gunard)昨日向傳媒公佈其研究團隊在香港發現的13個螞蟻新品種。這13個新品種中,有3個為全球首次發現的本港原生物種,另有5個雖然是本港品種,但至今才首次在香港發現蹤跡。另有5個首次在香港被發現的外來物種,其中一個外來螞蟻物種在紅磡發現,為美國常見的害蟲“巴塔哥尼亞短蟻”(Brachymyrmex patagonicus、見右方圓圖),會入侵各種建築物造成破壞。
管納德指出,香港是世界最繁忙港口之一,也是全球第二大外來物種入侵熱點,故應及早預防,切勿輕視,避免十多年前的紅火蟻為患事件重演。
5個首次在亞洲地區被發現的外來物種,其中4個是瘤顎蟻屬,該屬螞蟻長相奇特,頭部猶如長了兩個腫瘤,故得名瘤顎蟻。它們多在枯葉、土壤或腐木中築巢覓食,大多對人類生活無負面影響。但另一入侵物種,“巴塔哥尼亞短蟻”又名黑暗漫遊者螞蟻(Dark Rover Ant)為短蟻屬,體型細小,全長僅約兩毫米,會入侵建築物並在內建立巢穴,對建築物造成損害,但不會對結構造成破壞,在美國是廣為人知的害蟲。
13個新蟻種首現港
管納德指出,巴塔哥尼亞短蟻可在浴室或廚房內建築巨大的巢穴,它們可棲息在插座、外牆或木屋頂下。醫院及其他人流密集的商業場所也有該蟻的蹤跡。它們雖在北美被列為害蟲,且不易殺滅,但不會透過叮咬對人體造成傷害,對人體健康沒有直接影響。但他表示,外來物種的入侵是一個警號,建議港人切勿輕視,應及早預防,避免十多年前的紅火蟻禍患事件重演。
管納德於學術期刊《亞洲蟻學》(Asian Myrmecology )發表的關於該入侵物種的論文中指出, 巴塔哥尼亞短蟻在原屬地和遷居地都可棲息於多種環境,包含林地、紅樹林、草地、沙灘、農場、農地和城市。亞洲和亞熱帶地區因缺乏對此種螞蟻的管制措施,很可能在室內亦有棲居。香港是世界主要港口之一,現已有許多外來物種遷入記錄,亦有許多物種以香港為踏腳石,傳播到其他地區,當年紅火蟻就曾通過入侵香港後進入內地。他表示,香港對於入境生物的管制刻不容緩。
管納德表示,去年11月於紅磡發現該螞蟻,暫未知擴散情況及數量,有機會屬早期入侵階段,並已聯絡相關政府部門,監控其入侵情況。
他續指,如果該蟻種成功落地生根,將會增加防治蟲害的成本。巴塔哥尼亞短蟻可靠化學殺蟲劑殺滅,但管納德提醒,殺蟲劑使用量增加,亦會影響環境和公眾健康。
倡航班抵港先滅蟲
管納德並指,香港是僅次於美國佛羅里達洲、全球第二大的外來物種入侵熱點,龐大的飛機流量令昆蟲容易依附在貨物及交通工具上進入本港範圍。他建議政府參考外國如澳洲做法,在航班抵達後先進行滅蟲工作,避免外來物種入侵本港生態環境。
港大發現新螞蟻品種
3個世界上首次發現新品種螞蟻(屬於香港原生物種)
Strumigenys hirsuta (因多毛得名、見下圖)
Strumigenys lantaui (非常罕見,在大嶼山發現,以大嶼山命名)
Strumigenys nathistorisoc (以香港自然歷史學會命名,感謝其贊助研究)
5個香港原生物種(至今才首次在港發現)
Strumigenys formosa (曾在台灣發現兩隻蟻後,研究團隊在大埔滘自然護理區發現)
Strumigenys kichijo (曾在台灣發現)
Strumigenys cf. mutica (曾在日本、台灣發現)
Strumigenys tisiphone (曾在廣東古田自然保護區發現)
Strumigenys sydorata (曾在越南發現)
5個在本港首度發現外來螞蟻
Strumigenys hexamera (原屬地日本、韓國及台灣)
Strumigenys membranifera (無負面影響證據)
Strumigenys nepalensis (在香港市區森林、草地已較常見)
Strumigenys rogeri (原屬非洲熱帶地區,現已遍佈世界)
Brachymyrmex patagonicus (巴塔哥尼亞短蟻,市區害蟲)
資料來源:香港大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