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新華網) |
中評社北京10月5日電/手持望遠鏡,王延明仔細觀測著遠處濕地中鳥類的種群和數量。“棕頭鷗數量明顯增加,這個月紅頭潛鴨的數量比較穩定……”王延明邊觀測邊說。
這是上月末,記者跟隨採訪看到的情景。
王延明是青海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自然保護科的觀測員,當日觀測鳥類的地點位於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江西溝鎮莫熱新村小紅湖的鳥類栖息濕地。
“每個月底,我和同事們都會環青海湖一周對鳥類種群、候鳥遷徙等情況進行監測和實時記錄。每當看到這些水鳥在水面游弋時,我心裡會特別踏實,這些小生命讓青海湖變得更靈動。”王延明說。
青海湖是我國最大的內陸鹹水湖。近年來,系列生態治理項目顯效,青海湖水位不斷升高,水體面積超過4500平方公里,這裡成為水禽的重要栖息地、全球鳥類重要繁殖地。
青海湖保護區管理局辦公室主任蔡金龍介紹,2018年他們觀測記錄的鳥種有6目12科51種,水鳥全年累計數量為25.1萬只。近年觀測數據統計,黑頸鶴、赤麻鴨、斑頭雁等10種鳥類已成為青海湖水鳥中的絕對優勢種類。
“如今,青海湖已成為中亞、東亞兩條水鳥遷徙路徑的交匯點,不斷轉好的生態讓這裡成為鳥類栖居地,眾多候鳥在這裡築巢安家。”青海湖保護區管理局局長何玉邦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