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4月26日電/新華社報道,記者26日從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該所團隊與美國學者合作,對地球歷史上最大規模的一次海洋生物滅絕展開研究。科研團隊發現,在大滅絕前後,全球海洋處於明顯缺氧的環境,這或許是導致滅絕發生的重要原因。
在已知地球歷史上,曾出現5次生物大滅絕事件。2.52億年前的二疊紀末生物大滅絕,讓超過80%的海洋生物和大部分陸地生物滅亡。這也是有史以來海洋生命遭受的最慘烈打擊。對於滅絕因何發生,數十年來科學界提出很多假說,包括天體撞擊、海洋酸化、極端氣候變暖等。
此次,科研團隊對中國浙江省長興縣的一段地層剖面展開研究。這段地層曾是遠古海洋,記錄了大滅絕前後約50萬年的海洋地質歷史。研究人員對地層樣品中鐵、鉬、鈾、釩等對氧化還原非常敏感的元素進行分析,結果顯示,生物大滅絕期間,海洋處於缺氧環境,且大滅絕結束後一段時間,缺氧情形仍沒有顯著改變。此外,地層樣品中還發現了缺氧環境中常見的硫化物。
“我們比對了其他研究,發現大滅絕前後,全球海洋普遍出現了缺氧狀況。我們認為,很可能是當時的火山噴發等地質事件產生了大量還原性物質,並輸入海洋。海水裡的氧氣被大量消耗,普遍性的缺氧出現,最終,大部分海洋生物死亡。”領導此項研究的中科院南古所研究員張華說。
相關研究成果已發表在4月刊印的國際地質學期刊《三古》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