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關注過我國農曆中的“閏月”?比如5月23日,就是今年農曆“閏四月”的第一天。
農曆是我國的傳統歷法,中國幾千年所採取的傳統農曆是一種以陰歷為基礎,同時又融合陽歷成分而形成的歷法,即為陰陽合歷。陽歷是以地球圍繞太陽公轉一圈為一回歸年而制定的。陰歷則以月亮的陰晴圓缺變化而制定,根據月相確定日期和月份。一個陰歷朔望月平均為29.5306天,12個朔望月為354天或355天,與陽歷回歸年(約365.25天)相差11天左右,3年累計的時間差距會超過一個月。
但是在近代以來,我國的農曆春節(大年初一)未出現在夏季,原因在於我國自漢代開始逐漸形成了獨特的調節農曆的方法——“置閏法”。現行農曆置閏方法是“十九年七閏”,即每隔兩年到三年,就必須增加一個與上一個月相同的農曆月份,增加的這個月叫閏月。
置閏法的規則是依據與陽歷回歸年相關的二十四節氣來定的。一個回歸年分為二十四節氣,如果二十四節氣從立春排到大寒,那麼第奇數個就叫做節氣,第偶數個叫中氣。農曆用十二個中氣分別表征一年的十二個月,中氣與中氣之間的平均相隔相較一個陰歷朔望月會多出近一天。長此以往,總會出現中氣在月末的現象,那麼接下去的一個月必然會沒有中氣而只剩節氣了。於是這個沒有中氣的農曆月份就被稱作上一個月的閏月。比如今年的閏四月只有一個芒種節氣,而沒有中氣。農曆庚子鼠年為閏年,有一個“閏四月”,這個“閏四月”從陽歷5月23日開始至6月20日結束,月長29天。
來源:新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