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0月17日電/美國的一個科研團隊在《自然》雜誌發表的研究成果說,該團隊在超高壓下的一種氫化物材料中觀察到室溫超導現象,這一新突破讓研究人員朝著創造出具有極優效率的電力係統邁進了一步。
新華社報道,部分電能會因普通導體存在電阻而轉變為熱量並白白損耗。超導現象指電能可在導體中零電阻通過,這種效應首先是在接近絕對零度(約等於零下273.15攝氏度)的溫度下觀察到。溫度的限制一直影響著超導材料應用,實現室溫超導有望使電能極少轉變為熱量,從而提升導體和裝置的效率。
近年來隨著超導研究的進展,已表明富氫材料在高壓下可將超導溫度提高至零下23攝氏度左右。美國羅切斯特大學科研人員領銜的團隊,在室溫超導研究方面取得了進一步突破。
他們在實驗室中將可實現零電阻的溫度提高到了15攝氏度,這個效果在2670億帕斯卡壓力下的一個光化學合成三元含碳硫化氫系統中被觀察到,這個壓力約是典型胎壓的100萬倍。在這個三元含碳硫化氫系統中,激光和壓力被用於將“元素前驅體”(碳、硫和分子氫)轉化為超導材料,超導臨界溫度隨壓力增加而上升,並且達到了實驗中實現的最高壓力值。
報告的通訊作者、羅切斯特大學助理教授蘭加·迪亞斯在一份聲明中說,下一個要突破的挑戰,就是找到方法開發出可在更低壓力下實現室溫超導的材料,從而以更經濟的方式大量製造這種超導材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