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2月15日電/美國天體物理學家計算得出了是哪個天體在白堊紀末期與地球相撞,造成了一場災難,使得恐龍滅絕。
衛星新聞消息,按照研究論文作者的觀點,它不是一顆小行星,而是來自位於太陽系外圍的奧爾特雲的一顆長週期彗星。研究結果發表在了《科學報告》上。
人們此前認為它是一顆幾十公里大小的小行星。
通過統計分析和重力建模,作者證明瞭它實際上是一顆彗星,被木星的引力場推離軌道飛向太陽。太陽的潮汐力將它撕碎,其中一塊碎塊撞上了地球。
該研究的作者之一、天體物理學家埃米爾•西拉傑在哈佛大學的一份新聞通稿中說:“從本質上講,木星就像一種彈球機。它把長週期彗星扔到了飛近太陽的軌道上。”
這一新的假設更好地解釋了天體的撞擊。科學家們認為,這些天體撞擊後留下了“奇科蘇盧布”隕石坑(在墨西哥海岸),具有與碳質球粒隕石相應的類似原始成分。這種成分是小行星碎片才有的特徵,不過它對於大多數長週期彗星來說也很典型。
根據研究人員的計算,這種長週期彗星應該每2500億年到7300億年與地球相撞一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