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2月17日電/德國不來梅大學專家發現可在火星大氣條件下生長發育的微生物,相關論文發表在《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雜誌上。
衛星新聞據論文指出,可在藍菌或藍藻基礎上為未來在火星表面生活的人類打造生命支持系統。
專家發現,雖然氣壓很低,但藍菌可將火星大氣層的氣體用作碳和氧的來源,從而維持生命活動。藍藻可在帶有火星灰塵懸浮物的水中繁殖,這使其有可能用作其他生物體的食物。此外,藍菌可以產生氧氣,作為光合作用的副產物。
為開展實驗,專家研發了一種名為“Atmos”的生物反應器,以保持環境接近火星。
專家選用了固氮藍菌Anabaena sp. PCC 7938。初步測試結果顯示,這類藍菌最有可能適應火星環境。儘管細菌在培養基生長得更好,但專家發現,它們在火星表土中也能生長。之後,專家對Anabaena sp.培養物進行了乾燥處理,並成功將其用作培養異養菌E. coli W的基質。
專家推測,基於藍菌的生命支持系統光合反應器模塊適合在火星大氣氣壓約為地球海平面氣壓十分之一的情況下使用,而專家的發現將大大優化這些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