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辛旗:講到2008年,目前來看,我還是願意用四個字:(國民黨)“夜長夢多”。 |
中評社香港12月20日電(記者 潘星薇 劉曉丹)北京知名台灣問題專家、中華文化發展促進會秘書長辛旗12月13日參訪中評社香港總部,並接受中評社記者專訪。專訪實錄如下:
記者:台灣北高選舉結束,國民黨該贏未贏,大陸和台灣都有學者說,這個結果對馬英九和國民黨是一個挫敗、也是給他們一個警醒。您同意這種看法嗎?這個選舉結果意味著什麽?會不會影響2008年國民黨的勝算?
辛旗:去年年底台灣地方縣市長選舉,泛藍取得了絕對的優勢。當時泛藍陣營内部有一種盲目的樂觀情緒,有很多評論認爲2008年大選時,國民黨 “躺着也可以勝”。但是我一直有自己的一個定見,我認爲2000年主張“台獨”的民進黨上台以後,推動“台獨”、去中國化,台灣的選民結構正在悄悄的發生很大的變化。據我的估計,台灣每年傾向泛綠的年輕選民,起碼能增加1-2%。2000年,由於李登輝的介入、國民黨分裂,陳水扁得到39.3%選票。到2004年,(陳水扁得票率)50.11%。可見這4年裡,陳水扁的選票是在遞增。當然這裡面關乎投票前的最後一刻,中間選民傾向哪一邊。但是,現在的基本盤,並不象人們所說的國民黨是五五、民進黨是四五。我認爲現在國民黨和民進黨的基本盤是五五開,完全旗鼓相當。
從大的背景看,近年民進黨出現了很多弊端,而且政績不足,陳水扁家族又涉及弊案,在這樣的背景下,民進黨的陳菊還能贏得高雄市長之位、台北的謝長廷還能拿到52萬票,可見台灣選民“只問統獨、不問是非”。李敖有一句話,意思是說,台北人民正在沉淪,就像高雄一樣。台灣人民已經在自覺不自覺當中,在族群概念之下,有一個延續所謂的“本土政權”的想法。
當然這裡有選舉策略的問題,市長特別費的案子攪起來之後,和陳水扁的貪腐案捲在一起,本來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問題,最後攪在一起,選民會有一些迷失或者不理解。
另外還有馬英九在國民黨内調和鼎鼐的能力比較弱,比如處理王金平的問題、傳統國民黨的問題、改革政策的問題、黨產問題、今後怎樣運作選舉的問題等等,這些方面國民黨現在起色不大。當然還有民進黨運用選舉伎倆,有人說民進黨在選舉中無所不用其極,2004年兩顆子彈已經證明了,這次陳菊在關鍵時刻又弄出“走路工”的事件,這兩天有很多消息說“走路工”是民進黨自己做的。所以從這些事情上可以看出,在選舉策略、人才使用、黨内整合問題上,馬英九都欠一些火候。綜合因素考量,加上剛才我說的“不是藍大於綠、而是藍綠旗鼓相當”的情況,到2008年,目前來看,我還是願意用四個字:(國民黨)“夜長夢多”。
爲什麽夜長夢多呢?有三點:
第一,這次謝長廷和蘇貞昌,無論是“謝蘇配”還是“蘇謝配”,很快會浮出台面。明年上半年,民進黨確定“總統”候選人和新的核心之後,他們和陳水扁的切割是自然而然的。完成切割後,民進黨將會凝聚力量,進行黨内改革,並拿出一個新的選戰主軸,而這個主軸和陳水扁過去的政治論述是會有區別的,特別在處理意識形態、統獨之爭、和大陸關係的問題上。一旦出現這個情況,對國民黨是一個致命的威脅。切割之後的民進黨,一旦拿到這張牌,再加上延續本土政權的訴求,你看看國民黨怎麽應對這個問題。
第二,國民黨内部整合。對榮譽主席連戰先生、王金平先生、宋楚瑜先生,還有包括新黨、傳統的老國民黨的票,怎麽把它整合在一起。古話說,“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作爲一個政治家,必須調和鼎鼐,而不是只靠那種所謂的清廉形象、善良的訴求,因爲在社會上,高道德只是一種理想追求,在實際政治操作上,不能全靠這一套,當然我們不是推崇“不講道德”的那種方式,但作爲政治家,一定要關注各個方面,要有“五味雜陳”的感受。
第三,陳水扁今後在面臨被切割的一年多内,他在憲改方面會採取什麽步驟。他曾表示在卸任之前,要完成三個任務:清查國民黨黨產,以台灣名義申請加入聯合國,以及適時公佈一個新的“憲法”。以目前“立法院”的政治生態,這些是不可能被通過的,問題是他把問題和結果完全分開,他不追求結果,只重視過程,這個過程就是“去中國化”的一種政治操作。無論結果能否達成,這個過程就是跟大陸漸行漸遠。這點如果與延續本土政權結合起來,就會變成民進黨2008的制高點,或者叫“議題操作”。日前,李登輝和施明德都在做第三勢力,現在對紅衫軍等的第三勢力的炒作冷下去了,但有一點發酵了:這就是“延續本土政權”。延續本土政權一旦和憲改問題、民進黨改革、民進黨選戰主軸糾纏在一起,國民黨將處於一個非常不利的位置。
所以從整個形勢判斷來講,我對2008整體的選舉狀況,是持謹慎的態度。
還有一點也要看到,選民反貪腐的想法是肯定有的,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但關鍵問題是誰去主導。目前來看,泛藍主導不行:會陷入族群爭鬥;泛綠主導又投鼠忌器;而紅衫軍又出現問題。
當然泛藍還是有希望的。一方面,這些年民進黨執政太爛,6年了,選民也有“換人做做看的心理”。另一方面,國民黨執政的有17個地方縣市和直轄市,整個台灣行政版圖中,超過了半壁江山拿在泛藍手中。怎樣運用好資源,打好2008年選戰,對於泛藍來講,最重要的是它的整合,推出人才――馬英九恐怕要不拘一格的用泛藍内部的人。另外還有錢的問題――現在清查黨產,國民黨的錢已經折騰得差不多,選舉是要靠錢的,怎麽辦?當然,工商界也要去賭未來...所以從這個角度看,泛藍還是有希望的。
說到目前的兩岸關係,我想兩岸關係雖然僵局未破,執政的民進黨和他的政治人物不回到九二共識、不回到一個中國原則,但大家看到,中國大陸方面一直和主張發展兩岸和平關係的台灣政治力量接觸,而且中國大陸也推出一系列惠及台灣民衆的措施,包括經濟和文化等各方面。所以兩岸雖然目前是僵局,但交流方面呈不斷發展的趨勢。其中大陸爭取台灣民心的政策還有一個重要的内容,就是我們願意和台灣主張發展兩岸關係、保持兩岸關係和平穩定、未來走向政治談判的任何政治勢力進行接觸。我們也期盼着島内無論什麽意識形態,它的政治勢力和代表人物,能夠審時度勢,看到兩岸關係發展大的趨勢,能夠在未來一段時間内與中國大陸進行溝通。這也是我們樂意見到的。
現在三通炒得很熱,三通是兩岸一個特別航綫。在這個基礎之上,實現三通會促進兩岸一體化和社會融合,本身就是兩岸和平穩定的一個重要條件。本身也是未來兩岸走向政治統一的經濟和社會基礎。
我們現在已經看到,美國方面對陳水扁在有限的任期之内可能進行的政治挑釁高度關注。美國官方也講到,陳水扁操縱政治議題的能力逐漸減弱。當然這是美國的觀察。我們也想到,不能排除陳水扁在未來的一年半内,可能主動向中國大陸挑釁、或挑戰美國政治權威。
總而言之,台灣在未來圍繞大選的一段時間之内,如果誰在所謂“憲改”和“新憲公投”問題上,進行炒作的話,應該是一種玩火的行爲。這一點來講,台灣大多數選民,特別是中間選民,甚至包括民進黨未來的“總統”候選人,恐怕也不會在這個問題上跟著陳水扁這幾年操縱的議題走。
過去古人講一句話叫做 “人亡政息”,更何況“人未亡、但人已爛”,貪腐政權對台灣整個道德標準和社會風氣造成如此大的影響,這樣的政權,台灣民衆究竟怎麽樣去看待?我們注意到李登輝近日也講到“決不支持貪腐政權”的話。對於貪腐的厭惡,應該説是台灣選民的基本良知。這也是我們堅信兩岸關係會走向和平穩定的一個基礎。還是我們過去講的:邪不可能壓正。用一些下三濫的做法去維持一個政權,畢竟不會維持很長的。而且時間會告訴台灣的選民和所有的民衆,究竟世上還有沒有正義、公平的存在。這一點,我對台灣的民衆抱有充分的信心。雖然選民的結構在民進黨執政這些年發生很大的變化,但我想終歸有一天,大家會想到意識形態和族群矛盾不可能總被政客拿來挑動成選舉最重要的一個因素。
記者:美國傳統基金會在北高選舉後開了一個台灣選後局勢的研討會,美國前亞太助卿薛瑞福在會上提出一個觀點說,現在美國還是看好馬英九是2008年 “總統”選舉中有力的競爭者。他也講到美國對台軍售問題,認為宋楚瑜退出政壇,軍購在台灣“立法會”通過的機會大了。我們想了解,大陸方面是否還是看好馬英九08年能勝選?而如果馬英九因特別費案被起訴、或其他問題不能選08,國民黨内還有誰能選?
辛旗:你問的都是很敏感、而且是很關鍵的問題。現在美國方面實際上和大陸方面的一些期望是一致的,因爲(中美兩國)都期望穩定台海局勢。因爲你們也都看到,中國大陸正在一心一意地做經濟建設,有2020年的小康目標,有包括奧運會等一系列重大事情要做,所以中國大陸是十分期望和平穩定的。而美方目前在伊拉克陷入泥淖,難以脫身,還有伊朗核問題、朝核問題需要處理,所以美方也希望台海方面有一個穩定的局勢。從這個意義上來講,誰能夠維持這種相對穩定的台海局勢呢?從中美戰略合作關係來説,肯定是馬英九先生代表的泛藍勢力。美國這種表態和這種判斷,也是向島内作出一個政治的姿態:不希望民進黨推動極端作爲和台獨的政治冒險。
大家也注意到,馬英九當選黨主席之後很快去美國訪問,美方了解到他的立場。馬英九講到兩岸關係的暫行架構問題、未來統一是很長、甚至百年以後的這些說法,也是讓美國放心,讓美國知道台灣不會因爲馬英九所代表的泛藍勢力的可能執政,而迅速推動和中國大陸的政治整合。
關於軍售的問題,我也注意到,美國在軍售問題上,可以説是在“敲民進黨政權最後一筆”,美國已經看到民進黨政權很可能在2008年就會被更換,所以要在此之前,通過軍售“收保護費”,把經濟利益賺到手。美國已經意識到,泛綠8年執政,對台灣造成了傷害,以至於它到2008年時可能會失去政權。當然宋楚瑜退出政壇之後,“立法院”的政治生態改變,民進黨政府要讓軍售案通過可能容易一些。
如果馬英九因爲特別費案被起訴、或其他什麼問題而不能擔當泛藍勢力的主角,那會出現很大問題,這也是各個方面都擔心的。各個方面會擔心,是因為國民黨人才匱乏。當然這並不是說民進黨人才就比較多,但大家看到,民進黨人才的配置是比較完備的,比如説有四大天王、他們下邊還有一批60年代出生的、經過政治磨煉的政客。反觀泛藍方面,人才就比較缺。(泛藍内)世家子弟比較多,現在只依靠市府團隊,而沒有在整個黨内進行人才的廣泛的挑選和舉薦,國民黨人才未來會青黃不接。不會再讓老將出馬吧?不能讓連戰榮譽主席再出來吧?當然國民黨還有王金平、吳伯雄等人,但他們比起民進黨的人,都不是一個輩分的。在爭取中間選民和有知識素養的年輕選民方面,(民進黨)人才和年齡應該是有很大的優勢。這是我們作爲旁觀者的憂心。
當然,如果國民黨能在這次北高選舉之後,果斷地檢討他的缺失,迅速進行黨内改革,整合派系,調和鼎鼐,迅速進入選戰的準備,以及提出一些可操作的議題,應該說2008年國民黨還是有勝算的。但是目前的狀況,我剛才講的“只問族群、不問是非”和“本土政權”的泛綠勢力的整合和操作,對國民黨是一個極大的威脅。所以,國民黨“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現在不再像去年地方選舉時所講的“躺着都可以贏的”了。
記者:薛瑞福在研討會上還提出一個觀點說,台灣的選舉結果對亞太地區的影響非常小,台灣在世界上已越來越孤立。另外,美國前駐華大使李潔明、華府智庫人士沈大偉1日在華盛頓大學的一個研討會上同聲說,台灣議題已不是中美關係的核心議題。他們講到,中美關係現在比以前更加密切,可以防止很多意外事情的發生。您認同他們的觀點嗎?
辛旗:最近美國的官員和智庫都有一種“台灣迅速邊緣化的觀點”,還用到“邊陲化”、“遠離亞太核心”這些詞彙。這使我想起1996年,當時克林頓總統邀請我訪問美國一個月,和他們做各種的戰略對話。那時是在李登輝訪美之後,李登輝訪美引發了很重要的變局,中美之間出現了一個很嚴峻的狀態。美國的學術界、官方和智庫進行了很深入的討論。這個討論延續了過去所謂的對華究竟是應該“接觸”還是“圍堵”,最後是“接觸”。
1995年李登輝訪美之後,中美之間的潛在衝突公開化。經過中美雙方幾個回合的較量、協調、合作、鬥爭,中美形成“共管台海危機”的機制,而不是美國單方面管理。美國單方面管理會導致台獨的迅速膨脹,最後會拖美國下水,使美國的戰略利益受到很大影響。由於中國崛起,中國作爲負責任的大國的地位越來越高,美國認識到必須在台海問題上,有一個和中國共同合作的機制。
中美都意識到,不能因爲少數的台獨分子冒險,把中美關係拖到一個很不利位置。在這個問題上,中美雙方的立場是一致的。所以在這個方面,美國會幫助中國壓制台獨勢力的冒險。
當然中方也注意到,美方一方面壓制台獨,另一方面通過軍售和對台灣泛綠勢力的一些潛在支持,也在做另外一種準備。但在總體的趨勢上來講,美方已經認爲台灣是邊緣化了。
第一,東盟的10+3,台灣是沒有任何切入點的,只要政治上不打破僵局、不解決九二共識,台灣不可能與中國大陸主導的東亞經濟整合。這點是民進黨政府最短視的地方,在經濟上失去機會,台灣必然會被邊緣化。
第二,在國際政治上,台灣對中國大陸的敵對,加上再得罪美國,台灣怎麽生存呢?在這方面,民進黨是缺乏國際格局和世界政治觀點的。所以台灣在政治上也被邊緣化了。
第三,現今的多邊合作、也就是區域政治整合是遍地開花的,台灣如果不回到九二共識,跟中國大陸沒有政治談判,在多邊合作上就沒有一席,如果台灣不用“中國台北”、或者用APEC的模式、或者用WTO的模式,或者用奧運的模式,不能參與到合作的機制中,台灣不就是自己自外於整個人類文明嗎?
所以從這幾個觀察點來看,美國這個判斷:台灣被邊緣化,實際上說的是非常對的。這是誰造成的呢?這是主張台獨的台灣政治勢力,迷失在所謂 “意識形態優先”、迷失在“本土政權必須要去中國化”,最後造成的惡果。而承擔這惡果的卻是台灣民衆。你們都注意到今年中國大陸的GDP增長是超過10.5%,20万億人民幣的產值,速度這麽快。反觀台灣,GDP增長約4%,而且有一系列的問題。所以在這個問題上,美國想明白了,現在中國大陸的國際地位是越來越高了,全世界都看到這是一個不可避免的趨勢。當然不是說中國發展以後,會變成對世界的威脅,大家都看到胡錦濤主席提出的“和諧社會”也用於整個國際問題的處理,包括多樣化,不同文明的平等相待。從這個意義上來講,美方已經注意到中國在處理台灣問題的政策是非常穩健的。
這也使我想起,十幾年前我也講到這個問題:海峽兩岸最關鍵的問題要過兩關――一個是台灣民心的一關。1894年甲午戰爭失敗,1895年割台以後造成的心理傷害;還有“二二八”造成的歷史悲情。第二關就是要過兩岸社會融合的一關,這就是要把台灣2300万人當成自己的公民來看待,開放一切公民平等的優惠措施和國民待遇。現在要講的是四個字:不統而統。用學術語言來講是“社會一體化”、用學術研究的概念來講就是“社會的全面融合”。這種融合當然包括婚姻之間的關係,甚至包括開放以後全面的就業、通關問題、留學生的平等收費問題等。
講到2008年選舉,從泛藍的角度,還是要謹慎的對待。我還有一個看法,就是未來的前途掌握在台灣民衆手裏:只要台灣民衆希望建立兩岸和平穩定的關係,希望兩岸關係能夠在中華傳統血緣的、地緣的、文化的、歷史的中國的基礎上融合,全面發展,我想兩岸關係前途一片光明。不論哪一個政治勢力去執掌執政權,最關鍵的問題是要致力於兩岸的和平穩定。我對兩岸關係的發展是持謹慎的樂觀態度的。
記者:您把處理台灣問題的思路概括為“一個中國、兩岸統一、漸進過渡、社會融合、民族振興”,兩岸統一是歷史發展趨勢,如果將來有一天兩岸真能統一,您認為台灣應採取怎樣的政治模式?
辛旗:歷史上任何一個國家模式的形成,都是依據於她特定的地域、特定的民族和特定的政治生態,沒有特定的成例。中國統一也是這樣,沒有一個現成的模式。我們在統一之前提出“一國兩制”的構想,首先用於香港、澳門。我更願意用一個詞叫做談判之後的“政治安排”;有沒有通過社會融合之後一種新的方式的存在?有一種新的政治安排?包括司法合作、商業仲裁、甚至包括整個社會全面的融合、統一貨幣,這些都有可能。所以這是一個過渡和漸進的過程,不可能一夕之間通過幾個月的談判確定國家模式、立法模式、政治運作的方式,沒有那麽簡單。
這個過程關鍵的部分就是遏制“台獨”分裂勢力的運動。就是説,未來兩岸大的發展方向絕對不是越走越遠,我相信中國人的智慧。我爲什麽講最後是“民族振興”呢?台灣問題是西方列強對中國殖民化、中國歷代仁人志士奮起尋求救國、民族獨立的過程中最後留下的尾巴,也是内戰遺留下來的。台灣問題的處理,是整個中國現代化進程當中不能迴避的問題,涉及到能不能“振興中華”,而且必須有台灣民衆的參與。
我的看法是,過渡時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時期。而且過渡時期所有的政治安排和社會融合的根本目標是振興中華民族。不分黨派、不分族群、不分社會階層,共同的目標是提升中國人民的生活品質,和中華民族的文明程度。
記者:您剛才說到台灣選民結構的情況,下面想問一個比較具體的問題。我自己也去過高雄,發現高雄和台北很不一樣,這次高雄國民黨沒有贏,也不全是“走路工”的問題,和選民的結構也有關係。如果像您說的每年綠營選民增加1-2%,那未來不還是都會是綠色執政嗎?大陸有什麽辦法更好地去爭取台灣南部的民心?
辛旗:你也看到了這些年博鰲的農業論壇、北京的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國民黨舉行的經貿論壇,台灣的半壁江山的經濟都來了,48%的營業額、43%的GDP、還有排名一百以内的大企業家全都來參加這個論壇。所有這些優惠措施和利於兩岸人民福祉的措施,它產生的效應是一個過程,不可能一年之内就立刻產生。我剛才講到的1-2%的增長率,指的是民進黨的基本盤,比如説23%、33%、然後逼近40%,加上中間選民的分裂投票,最後是五五開,我不是說在50%上每年增長1%。比如説我們可以預期國民黨的基本盤應該説是40%,而民進黨的基本盤,據我的分析是37%,不到40%。但是如果基本盤出現問題,中間選民就會比較有決定性。中間選民有很多是受省籍因素的影響,雖然有的人討厭國民黨、有的討厭民進黨,但最後投票時選擇省籍。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我擔憂。
我講的每年增加1-2%所考慮的第二個理由,就是教科書中的社會篇和歷史篇。在台灣初中和高中進行的教育,李登輝1994年開始修改教科書,1996年開始實施,到現在正好實施十年。滿20嵗的人有投票權,這些年輕人很多都是大學生,他們在高中、大學上學,經歷的都是“去中國化“和“文化台獨”的教育,當然有很多家庭教育,但如考慮到省籍的因素,可能有65%是傾向“文化台獨”的觀點。
好在陳水扁的貪腐阻擋了這個趨勢的發展,如果沒有陳水扁的貪腐,這個趨勢是很可怕的。這也就是爲什麽紅衫軍反對貪腐有很多年輕人,但同時他們也支持台灣主體性。甚至紅衫軍某些政治人物說他們是“台灣國”的“國民”,排斥宋楚瑜來跟他們一起站台、排斥泛藍參加他們的社會運動,這一點也是我們的一個擔心。當然民心如流水,一次重大的政治事件、一次重大的國際事件,一次重大的兩岸關係發展的事件,就可能對民心造成影響。
所以從現在到2008年大選,還有一年三個月的時間,這段時間裏民心的變化,還有很多的變數,大的趨勢目前國民黨要通過北高選舉去反省,特別是選民結構上進行反省,小處著眼的話,國民黨應該以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的心態,去打好接下來的選戰。特別是整合,真正實現泛藍陣營的團結,才有勝算。目前這種情況下,藍綠雙方都有機會,從大的趨勢上來講,民進黨八年執政的狀況、陳水扁的貪腐,對泛藍是有利的。但具體操作上,民進黨也有很多可操作的地方。特別是切割陳水扁之後,確定競選主軸、延續本土政權,再加上如果兩岸政策突然靈活,都是對泛藍很大的挑戰。
記者:選後趙少康在電視節目中說了一個數據:現在號稱有一百萬的台商和家屬在大陸生活,既然他們願意去大陸工作和定居,應該說他們是比較偏向藍營的,但到投票時他們又沒有囘台灣,這對國民黨是個很大的損失。國内是否也注意到這個問題?
辛旗:這一百万的票當然不是都投給泛藍的,我也注意到有很多投給泛綠,當然泛藍的損失會大一些。這個不光是在大陸,台灣很多移居美國或海外其他地方的人,都存在不回去投票的問題。而民進黨的基層選民基本都是在台灣,不會離開。這是2008年選舉藍營必須要考慮的一個因素,但是它不是決定性的因素,因爲它佔的比例應該是3%以下。國民黨或泛藍陣營不要把它作爲一個重要的考量,就像一個學生去考大學,自己一定要立足于自己的考分上面,而不是依靠那個照顧分數去獲得哪個大學錄取。
記者:林濁水昨天在一個專訪中說,他以前不支持三通,但現在已沒有不開放三通的理由。林濁水說台灣可借助三通,強化台灣意識;而您講的是從社會經濟各方面融合而達到國家的統一,您認同林濁水的觀點嗎?
辛旗:權且不說他的意識形態,林濁水先生是台灣政界的清流、在浮躁的、工商業爲主的社會中,林濁水是一個少有的、理性的、有正義感的知識分子,這個社會找知識分子很難了,都是專業人士,爲了資本的運作去搖旗呐喊,無論你處在社會的哪個領域都應該有對社會的關照和批判,這才是知識分子的標誌。
林濁水講的這個可以去用一個物理原理去想。物理學有個壓強的原理:當兩個杯子水位置不一樣時,中間插一個管子,兩個容器打通的時候,兩個杯子的水位會迅速平衡,因爲壓力不同。同時我們用化學原理把它融合起來:比如以上說的那兩個杯子的顔色不一樣,兩個容器打通時,顔色會混合了。一個紅色和一個黃色的水杯,混合后會變成橘紅色。
我的意思就是,三通就是這兩個不同社會、像水杯一樣的中間一個管道。一旦打通,他講到的強化台灣意識,根本是不可能的。一旦三通,台灣相當多的民衆和工商業者,會把中國大陸做成定居點,因爲台灣太擁擠,2300万人口,3.6万平方公里,不像中國大陸那樣地域寬廣。
前些年李登輝說過一句話:“一旦三通,大陸不費一槍一彈,就自然完成兩岸統一。”當然李登輝是以不同的角度說這句話的。林濁水所表達的三通能強化台灣意識,是他的主觀願望,而客觀上三通後兩岸融合會是不可阻擋的趨勢。
台獨作爲一個社會運動,基本上是走下坡的。因爲台獨已經和貪腐、極端、偏狹、反社會、反整個人類文明主流混在一起的。有些人一時“轉不過彎、下不來台”,有尊嚴和面子的問題,這些可以慢慢去轉變。
我們可以尊重台灣的所謂的主體意識,台灣的本土精神,因爲中華民族不同地域文化有特殊性,但把它偏狹化、膨脹化、最後走向台獨,那則是不對、不允許的。
記者:您覺得2008年之前三通有可能麽?
辛旗:關鍵的問題是,民進黨當局能不能回到九二共識,這是三通的一個基本的前提。所以從這個問題上來講,我的回答是很明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