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2月26日電/淡江大學公共行政學系暨公共政策研究所教授施正鋒在即將出版的3月號《中國評論》撰文,談當前台灣的政黨競爭與政黨板塊變化。
文章分析台灣政治發展脈絡指出,儘管藍綠看來有勢不兩立的拮抗作用,不過,民進黨與國民黨之間卻存在著微妙的“既聯合、又鬥爭”的默契,也就是透過制度的建構,如何鞏固各自的地盤,以確保政黨板塊的凍結。
文章對陳水扁及民進黨四大天王點評如下:
——陳水扁:儘管扁嫂官司纏身,不過,由於百姓認為司法偏向泛藍,加上檢察官與法曹對於相關憲法判例生疏,反而讓陳水扁越戰越勇。
——謝長廷:雖然未能替民進黨奪回台北市長寶座,不過,由於先天的族群結構,雖敗猶榮,至少穩住汪洋中孤島的氣勢,因此,暫時居於領先的地位。
——蘇貞昌:坐擁行政資源,得以順勢對內外大作人情,也因此被坊間稱為“小宋楚瑜”。儘管有交好的平面媒體提供充裕的版面,不過,因為與之結盟的派系新潮流在黨內一向人緣不佳,老是在重要關頭在外頭炮打自己人,難免被質疑賣友求榮,因此,所謂的“新蘇聯”未必能呼風喚雨。
——游錫堃:是陳水扁最鍾愛的接班人,藉著黨機器可以四處拉人入黨,此外,由於他是扁政府歷年來任期最長的閣揆,在行政部門也部署了不少暗樁,因此,在未來總統大選的初選過程中,實力不可小覷。
——呂秀蓮:是惟一不確定的因素。儘管她長期參贊國家大事,應該是有“有為者亦若是”的雄心大志,然而,究竟能否擺脫男性沙文主義的緊箍咒,就看台灣社會在心理上是否有接受女性領導者的準備了。
對於國民黨,文章認爲,自從馬英九接任國民黨主席,接踵而來的就是如何鞏固他在黨內地位的課題,特別是如何讓立法院長王金平束手就範。
如果馬英九終究能從特支費的風暴中全身而退,國民黨還是要面對其政黨屬性的難題。追根究底,國民黨不能規避如何與大陸定位的問題,重點還是在究竟台灣的前途要由“台灣人民同意”、還是“兩岸人民共同決定”的差別。
至於李登輝,文章認爲,如果我們細緻考察李登輝的言論,一向強調“台灣優先”、以及“台灣主體”,也就是如何強化“國家認同”的挑戰,未必是昨非今是。
文章最後指出,短期內,族群認同、以及國家認同的分歧較難縫合,而政黨認同也多少建立在如此涇渭分明的基礎。李登輝刻意要擺脫認同的面向,積極開創經濟分配的競技場,立即引來民進黨陣營的圍剿。終極而言,經濟分配的M字型分佈,是否能壓制政治立場的U字型分佈,這是牽動台灣未來政黨板塊的最關鍵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