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李家泉:一場關於“中華民國”稱號的大爭論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11-02 16:53:24  


李家泉:兩岸關系的解决,還是應在“一個中國”大框架下,通過和平協商解决。
  中評社香港11月2日電(評論員 李家泉)今年10月31日,鳳凰衛視邱震海先生主持的《震海聽風錄》節目,邀請我與軍事評論員平可夫先生、台灣民進黨“立法委員”鄭運鵬、香江論壇主席江素惠女士,還有前美國國務院副發言人、著名兩岸問題專家容安瀾先生,圍繞台灣的“中華民國”稱號進行了討論,大家各抒己見,討論很熱烈,爭論也較大。

  討論是從平可夫先生不久前在香港《亞洲周刊》發表的一篇題爲《和平解决台海困局最後的曆史機會》的文章開始的。他認爲,北京承認“中華民國”,與之建交幷放弃一中原則,是解决兩岸困局的唯一出路。他幷說:“假設2008年民進黨獲勝,國民黨很難在台灣政治舞台上發揮極爲重要的作用,“中華民國”事實上將陷入名存實亡的地位,届時,中國大陸即使想提出兩個中國的解套之法也爲時已晚,兩岸關系在未來圍繞台灣獨立的原則性爭論中,可能再也找不到和平解决之道”。

  我非常不以爲然,幷且是首先發言的。但因爲參加者人多,時間又非常有限,很難將自己要講的話說完。擬在這里作一點簡要補充,以供有關方面參考。我想講的大體有如以下幾點:

  一、平可夫先生之所以提出這樣問題,可能是考慮到“兩韓”和“兩德”的情况,但這與“兩岸”關系是根本不同的。前者是第二次世界大戰造成的,幷通過有關國際協議,把原本屬于“一個主權國家”分裂爲“兩個主權國家”;而後者則是國共內戰遺留下來的問題,目前兩岸雖尚未統一,但同屬于一個中國主權的情况幷未改變,不能也不應把這樣“一個主權的中國”,再人爲地分裂爲“兩個主權的中國”,這實際上會爲“台獨”提供法理依據,是十分危險的。

  二、中國大陸對台灣的“中華民國”稱號,一向本著克制和容忍的態度,雖不承認,也未反對,這是因爲它與“台獨”還是不同的,它的“憲法”仍以“一中”爲架構,將來可以作爲兩岸對話、談判的基礎。也就是說,兩岸目前雖未統一,但是法理的締帶依然相互連接著。如果分割成兩個主權的中國,那就不一樣了,法理締帶就割斷了,就是另外一個“主權國家”。“中華民國”之稱,不過是一個符號,有了獨立的主權身份,也就隨時可以轉換爲“台灣獨立國”。這是絕對不可以的。

  三、平可夫先生把2008年萬一民進黨再勝選連任,看得太嚴重,其對兩岸前途也太悲觀了。且不管未來的台灣大選究竟鹿死誰手,但國民黨勝選上台,兩岸關系就未必很順利;民進黨再勝選上台,兩岸關系也未必就很難辦。我個人總的看法是三句話:一是在國際格局的大背景下,“台獨”難有市場;二是在中國和平發展的大戰略下,“台獨”看不到前途;三是在兩岸關系發展的大趨勢下,和平統一是最佳出路。“兩個中國”就是“獨台”,“獨台”和“台獨”都要求主權獨立,從這一點看兩者又沒有什麽本質區別。

  四、平可夫先生要求中國大陸的對台工作多一點懷柔政策,以利于爭取台灣民心,這是好的。而我個人認爲,別的且不說,中共總書記胡錦濤在十七大所作的報告,就完全體現了平可夫先生所要求的“懷柔”精神。胡總書記所談的“四個决不”,我看有五個要點:一是以一中爲綱;二是以靜制動;三是以和爲貴;四是以民爲本;五是以防爲主。這五個“以”,每一個都體現了“懷柔”精神。問題不是你是不是懷柔,而是他們要搞“台獨”,說重了他說你威嚇台灣,說輕了他視你軟弱可欺。胡錦濤在十七大的講話,總的是突出一個“和”字,主張和諧、和解、和平,但又柔中帶剛、綿里藏針、剛柔兼備,看你如何領會就是。

  還應特別强調的是,目前中國的主體部分是統一的,台灣不過是一個小的局部。平可夫先生說,中國大陸的面積是台灣的29倍,這大概是弄錯了,至少應該是266倍。雖然是一個小的局部,但却是十分重要的局部,絕不允許分裂出去。2008年大選,與2000年和2004年一樣,無論是哪一個政黨上台,那都是政黨的輪替,而絕不是主權的轉換。

  總之,我個人認爲兩岸關系的解决,還是應在“一個中國”大框架下,通過和平協商解决。這里講的一個中國,既非專指“中華人民共和國”,也不能解釋爲“中華民國”,而是應由兩岸坐下來協商談判解决。有人反對“一個中國”大框架,說這是讓台灣“投降”,這是荒謬的,如果連這樣中性的“一中”都不接受,那還怎麽談呢?難道是以“兩國論”或“一邊一國”爲框架來談嗎?關鍵還是有無誠意、願不願意和平解决兩岸關系問題。

  會上其他諸位如鄭運鵬、江素惠以及美國前國務院副發言人容安瀾談的,也各不相同,爭論很多,這里就不涉及了。


    相關專題: 中評社專論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