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台北10月12日電/資深政論家趙少康今天在台灣蘋果日報撰文說,馬英九雙十演講20分鐘的四大方向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檢討修正《兩岸關係條例》,“盡速推動兩岸互設辦事機構”,“以照顧兩岸廠商、學生,服務兩岸人民,要把這個工作當做未來兩岸工作的重點”,這是馬政策的重中之重。
馬英九的歷史定位,兩岸關係的開展必定佔有一席之地,在蔣氏父子的“漢賊不兩立,老死不相往來”、李登輝的“戒急用忍,相見爭如不見”、陳水扁的“海峽兩邊,一邊一國”之後,馬英九對兩岸的“鬆綁開放”,已是“兩岸猿聲啼不住”了,他建立的機制,以後不論是哪個黨執政,都很難再走回頭路,像兩岸直航,就算下任“總統”是蘇貞昌、蔡英文或謝長廷,誰敢下令斷航、回復由港澳轉機?那豈不要引發革命?就算原先主張要公投的蔡英文,此次“總統”大選都允諾如她當選會概括承受馬英九推動的ECFA。很多制度,一旦實施,就成事實,辦事處一設置,以後也很難撤銷。
文章指出,馬英九的兩岸政策,在他第一任任期中最重大的是“兩岸直航”,有便利的直航才能帶動通商、旅遊、交流,而他在第二任中最重大的目前看起來就是“互設辦事處”了,至於他在兩岸關係上的功過得失,對台灣是福是禍,大概要多年以後才能評斷,也只有留待後人說了。
應爭取兩岸對等
“兩岸互設辦事機構”是敏感而重大的一步,綠營在“立法院”必定會堅決反對,而共產黨也未必沒有疑慮,如果今天是民進黨執政,北京一定會認為“互設辦事處”有如“互設使領館”,不是落入“一邊一國”的陷阱嗎?北京對馬英九雖不滿意,但至少不會認為他是“台獨”,顧慮可能會少一些,馬英九為了化解民進黨給他戴“紅帽子”及共產黨給他戴“綠帽子”,特別強調是互設“辦事機構”,是為了照顧廠商、學生及人民,把重點放在“事務”及“服務”,所以不稱“代表處”、“聯絡處”以化解阻力。
不過兩岸之間經緯萬端、錯綜複雜,經濟中有政治、政治中有經濟,同樣地,事務中有政治,政治中也有事務,真是剪不斷理還亂,台灣未來除了在北京、上海設辦事處,可能在大陸多省都設有辦事分處,而大陸不只在台北,可能在各縣市也都設置辦事機構,有來有往,屆時必是一番熱鬧景象。
文章最後提及,要注意的是,現在還沒設辦事處,大陸官員在台灣已是來去自如,到處趴趴走,藍營、綠營,要見誰就見誰,虱目魚、柳丁,要買什麼就買什麼,台灣自由,共產黨軟土深掘,早就打入基層,未來再設置辦事處,必定如虎添翼,更加活躍,而台灣派在大陸的辦事處工作人員,很可能會處處受限,加上地又大人又多,自由度及靈活度會差很多,兩岸辦事機構的對等性,不可不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