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美國最終會否“棄台”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11-15 11:13:17  


 
  在中國國家綜合實力全面復興的勢頭下,美國的走勢卻呈現出下降趨勢。美國雖然仍舊是全球經濟、政治、文化霸主,但其在全球的影響力呈現出式微的趨勢。面對中國的強勢崛起,美國自然感到了相當大的壓力,“中國威脅論”在美國的倡導下一度全球熱議,也反映出美國對中國崛起的擔憂與焦慮。而台灣問題因涉及中國核心利益,美國打台灣牌以牽制中國的圖謀從來就沒有停止過。但是在目前中美兩國的發展相背而行的大趨勢下,特別是在經濟上美國對華逆差不斷擴大,美國在中國的投資數額巨大,兩國經濟依存度不斷升高,如果一味以台灣問題挑釁中國,顯然對美國的長遠利益只能有百害而無一利。因此從長遠來看,美國“放棄台灣”已是歷史趨勢,也是從根本上消除中美芥蒂,發展中美兩國平等、互惠的國家關係,從而保證美國國家利益的政策取向。

  第二,“以台制華”仍是美國全球“再平衡”戰略重要一環。中期來看,美國“棄台”不具有現實意義。

  歷史上,美國對外政策的傳統向來是所謂“胡蘿蔔加大棒”並用,這在處理中美關係上亦是如此。在向中國拋出“G2”的“胡蘿蔔”未能產生效果後,緊接著美國開始高調提出“重返亞洲”的戰略。實際上,早在奧巴馬當選之初,就已經定下了這一戰略,而在2010年之後,這一進程開始不斷提速。到了今年,美國高調重返亞太再次升級。6月在新加坡香格里拉舉行的亞洲安全會議上,美國國防部長帕內塔公開宣佈將在未來八年內將美國海軍六成軍力部署在太平洋地區,美軍在太平洋和大西洋的軍力對比首次出現六比四的比例,可見美國未來在亞太地區將以更加強硬的政治、軍事姿態進一步主導亞太事務,更主要的就是加強對中國的遏制力量。

  而台灣作為美國防華第一島鏈的中間節點,顯然在政治和軍事乃至經濟上遏制中國的作用會越來越大,美國不可能就此放鬆對台灣海峽的控制權。加強對台灣的掌控,實現對第一島鏈的加固,同時在第二島鏈加強對中國的圍堵,只有重重設防,美國才會安心。因此從未來八到十年左右的中期來看,美國“棄台”不具備現實的可能性。但對台灣問題的介入,美國也存在著時機與力道的把握,如果一味強勢介入兩岸關係,那麼勢必會與兩岸雙方關係惡化;如果太過鬆弛,又無法達到以台制華的目的。因此美國的考量是,盡可能維持台海地區現狀,兩岸不統不獨不武,最符合美國的中期利益。

  第三,美國“棄台”仍然存在諸多不確定因素。

  一是美國國內的因素。對台軍售和台灣問題一直是中美關係的絆腳石,從去年以來美國對台軍售的動作上可以很清楚地看出來,中美在對台軍售上已經有所默契。美國在去年9月宣佈對台軍售前,曾經事先知會中國政府,中美雙方對軍售事前已有所溝通,美方顧忌中方的底線,未售“F-16C/D”與台灣。由此可見,美國在對台關係上,出於政治經濟考慮,已經有朝著重視中美雙方事先溝通以達成外交默契的跡象。美國國務卿希拉里說的很清楚,美國是要根據情況區別對待外交事務,言下之意就是以美國的國家利益區分和對待各種情況,在中東如此,在亞太也不會例外。因此在國際政治經濟形勢出現突發性重大變化的時候,出於美國國家利益需要,放棄對台軍售乃至放棄台灣並非完全沒有可能性。另外,考慮到今年年底美國總統大選的因素,美國政界對台政策的角力也將出現變數,如果“挺華派”力道增強,美國在未來的對台政策上未必不會出現轉向。

  二是台灣方面的因素。“棄台論”的核心方毫無疑問是台灣本身。自去年以來,因美國國內“棄台論”不斷發酵、升級,這對台灣來講儼然成為籠罩台海上空的陰霾愁雲。馬英九第二任仍舊堅守“不獨不統不武”為標誌的“維持現狀”論,美方能否認同?抑或是認為這樣的兩岸政策是“雞肋”?如果馬當局能夠繼續保持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良好局面,台海地區沒有發生戰爭的可能性,馬英九不是“麻煩製造者”,那麼“棄台論”有可能僅是處於潛伏狀態。可是就目前馬當局的兩岸政策來看,卻出現了如李登輝時期“戒急用忍”的政策,對兩岸交流不斷剎車減速,破壞兩岸正常交流,甚至禁止兩岸學術界研討兩岸政治互信和認同問題。另一方面,在野的民進黨仍然沒有放棄“台獨”黨綱,雖然口上稱要與大陸展開對話與接觸,甚至還設立“中國事務委員會”,但骨子裡仍舊不改“一邊一國”的“台獨”思維。另外過去四年多來,島內主流民意對中國的認同感不增反降,這些都有可能成為導致兩岸關係出現停滯不前甚至逆轉倒退的潛在消極因素。一旦遇有國際大環境的變化,加之島內“台獨”勢力及民粹勢力的煽動,兩岸關係就有可能發生變化,儘管這些因素目前還不是兩岸關係的主流,但其消極作用卻不容忽視和低估。這些問題也是導致美國“棄台”的潛在因素,試想如果台灣問題成為中美關係的攔路虎,成為美國實現亞太利益的絆腳石,美國出於國家利益至上的原則,將會毫不猶豫地將台灣拋棄,這顯然已經成為台灣的最大心病。

  三是全球政治經濟大環境的因素。雖然近年來美國的經濟出現低迷的狀態,但美國對全球事務的主導力卻不減反增。包括長久以來的伊朗、伊拉克、阿富汗問題,乃至近年來的利比亞、敘利亞、朝鮮半島、南亞地區等局勢,美國均強勢介入,特別是今年以來的南海領土爭端議題,美國顯然也在扮演著幕後主導的角色。在全球事務中,美國不可能平均著力,面面俱到,必須有所側重,因此才有了“重返亞太”及全球“再平衡”戰略的出台。可見亞洲事務已經成為美國全球戰略的重心所在。那麼台灣問題歷來被視為亞洲安全“火藥桶”之一,加強對台灣問題的主導,避免自身四面受困,最大程度實現戰略利益已是美國的主導思想。因此,如果美國出於對其在全球範圍內戰略利益的再平衡,對台灣問題給予不同以往的政策調整,這也是在情理之中的,而“棄台”當然是一種選項。美國對台灣的態度無論棄與保,都會因應全球政治經濟格局的變化,因應美國平衡各地區的戰略利益進行適時調整。對美國來講,對台灣或棄或不棄,必須以國家利益為原則,以全球範圍的戰略利益晴雨表來定奪。

  兩岸對“棄台論”應秉持的正確態度

  由上可見,“棄台論”的產生絕非偶然,必定有其產生的因素和發展的空間,其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也具有重要的影響。長遠來看,隨著中國國力的不斷增長,不論出於何種政治目的,美國“放棄台灣”已是歷史趨勢,也是從根本上消除中美芥蒂,進而發展中美之間平等互利的新型戰略夥伴關係的根本保證。而與此同時,兩岸關係不斷和平發展,以非和平方式解決兩岸統一問題的可能性也在不斷降低。而在中短期內,美國“棄台”卻不具備現實上的戰略意義,因此“以台制華”仍將持續。

  台灣問題從本質上講是兩岸中國人自己內部的事務,是中國的內政。而美國方面的介入,根本就是一種干預他國內政的無理行為。對於“棄台論”,兩岸雙方要站在戰略的高度,既不要對其過度解讀,過於憂慮,也不要置之不理,聽之任之。應當以客觀、理性的態度審慎觀察和處理中美關係和兩岸關係中可能出現的各種因素,正確面對,泰然處之。

  無論面對何種對台論調,兩岸只有真正提升自己的綜合實力才能在殘酷的國際競爭中站穩腳根,才有妥善處理兩岸各項事務的能力和本錢。在具體處理兩岸關係上,兩岸雙方最重要的是要排除各種外部干擾,努力發展兩岸關係,潛心做好兩岸中國人自己的事。美國因素雖然重要,但畢竟只是外部因素,台灣問題的妥善解決,最終還是要靠兩岸中國人通過自己的智慧、自己的能力協商解決。兩岸應秉持積極、開放的思維,以以人為本,為民謀利的宗旨,以互利共贏作為處理兩岸關係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開創性地制定兩岸政策,推動兩岸關係不斷和平發展。惟此,台灣問題才能獲得圓滿解決,兩岸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才會得到保證。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12年10月號,總第178期)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